山阴县马营乡河阳新村是移民新村,由原来的9个自然村搬迁组成。村民户籍来源广、家庭情况复杂、利益诉求多,服务管理难度大。
冯国芳2020年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山阴县马营乡河阳新村,成为第二网格的一名网格员。作为一名网格新兵,村子里纷繁复杂的各种难题,是摆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在一次次与老百姓的近距离接触中,在一件件实事的协调推进中,向困难“亮剑”,跟老百姓“交心”,为河阳新村“呐喊助威”,成为河阳新村的“全能管家”。
一起成长,一起迎接新生活
河阳新村居民以老年人居多,村民大部分第一次搬入楼房居住,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都不尽相同,对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陌生,需要引导适应。冯国芳清楚,想要干好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真正了解社区居民的“心”,她从和群众交流学起,从入户摸排做起,从登记整理工作日志干起,去往河阳新村的公交车她总是第一个上车,在晨曦温暖的阳光里写下一天的工作规划,在居民晨练的小广场上,你总能听到她热情的问候,“大爷起来了,这几天天气要变冷,注意您的老寒腿”……在清除垃圾的车旁边,她总是会叮嘱司机进小区一定要慢一点,在楼顶的防水施工中,她总是嘱咐师傅进度快一点,在楼道的墙壁上她和小伙伴们总是把一块块“牛皮癣”小换成防疫宣传和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海报……每天望着安睡的河阳新村,整理一天的工作,她总说河阳新村就是自己的家,“是河阳新村的居民接纳了我,我们在一起成长,一起慢慢学会迎接新生活。”
群众心里装什么事,我们就应该做什么事
河阳新村在建立之初,个别村民对移民补偿有争议,他们宁愿住在危房中,没水,没电也不愿搬迁,冯国芳随乡领导及村领导走访群众,了解情况、多次沟通,针对群众搬迁顾虑,她积极宣传搬迁政策、讲解新村建设规划、传递党和政府关怀,针对群众搬迁后的实际困难,她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帮忙解决,做好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社保低保等政策落实和服务保障。
在入户走访时,她发现老党员刘姨家中杂乱不堪、气味难闻,她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开始搞卫生,把家里角角落落都收拾的干干净净。了解到,刘姨丈夫早年因伤致残,子女都不在身边,日常生活非常不方便,她当即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刘姨,叮嘱刘姨有事随时给她打电话!此后,冯国芳就把刘姨家的事记挂在心上,时常打电话问询刘姨家的情况,陪她聊天给她宽慰,还经常上门帮刘姨做些家务事。知道刘姨的丈夫常年出入医院经济压力大后,冯国芳就跑前跑后到各个部门为刘姨丈夫咨询相关政策申请救助补贴,帮助刘姨减轻经济和生活上的压力。
拧成一股绳,再难的关口也能过去
进入8月中旬,山阴县连续降雨,河阳新村部分地下室进水,低楼层的居民家也有进水的情况,冯国芳冒雨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第一时间和村干部协商处理方案,一边组织群众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一边积极联系工程队维修受损房屋。看到她不顾风雨,积极救灾挽损的行为,居民们深受感染,你搭把手我出份力,纷纷参与到小区的防汛工作中来,大家的心贴的更近了。
对冯国芳来说网格员不是一个称呼,更不是一个职务,而是服务群众的一份子,她常常说:“咱的工作就是服务老百姓的,只有跟老百姓在一起,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我要学的、做得还有很多。”冯国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得,在日复一日的解决纠纷、排查隐患、和谐邻里、破解难题的工作中,她逐渐成长为一名深受群众信赖的网格员。
“打造灵秀古城,建设新韵山阴”,绝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部分人的事情,它需要所有居住在灵秀古城中的人们共同建设。山阴县的网格员们在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拓展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工作路径,探索形成了“五治”融合的集成治理体系,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山阴范式。
万家灯火,总有人守候;岁月静好,总有人负重前行。在朔州3671名网格员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坚守在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万家幸福的星辰大海。他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原标题:《移民新村的“全能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