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用申请,财政奖补资金就能兑现到账户上!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更便捷地获得财政奖补的真金白银。今年3月,安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正式上线,政策资金跑出“在线直达”加速度。

“您好!经滁州市惠企服务平台智能匹配,发现贵企业拟符合上市挂牌企业奖补条件,请您登录平台进行确认……”
这是“免申即享”平台发出的首笔兑付短信,收到信息后,滁州海斯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祥坤感到很意外,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从信息确认到60万元资金到账仅用了5个工作日。陈祥坤:
“我们也确实很意外,比我们预期的时间要短、要快,帮我们企业减少很多跑腿的工作。”

眼下省内一些企业正陆续收到类似信息。2022年5月,省财政厅会同省数据资源局等部门,融合贯通各系统间的业务流和数据流,打破“数据孤岛”,以“皖企通”为依托,搭建形成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企业无需经过平台申报,由数据抓取出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主管部门将信息推送至涉企系统进行企业严重失信和重大税收违法等预警比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审核比对情况进行资金兑付。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王旭介绍,实现惠企政策“一网通办”“免申即享”的关键之举,在于整合现有各类系统平台资源。王旭:
“就是用工业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利用整合资源,不浪费,省里相关部门各个市都有自己的平台,把它们“联”起来,几十个系统全都串到一起,到目前为止没有花一分钱,感受最深的是难在协调,成在协同。”
根据先期试点总结出的技术标准与接口规范,今年1月,全省16个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全部搭建完成,形成“1+16”联动格局。数据通道进一步打通,不仅有利于惠企资金“一键直达”,还充分释放了助企纾困政策效应。

在芜湖市,企业通过“皖企通”登录“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在这里,系统数据已将各类政策精准“画像”,企业围绕关键“标签”,即可实现政策“自动匹配”。政策主动“敲门”,避免企业因不熟悉政策而遗漏奖补。芜湖市数据资源局工作人员谈诚:
“(企业)自己符合什么“标签”,纳税了多少、是高新技术企业、是上市企业……系统可以自动地帮他符合的政策匹配出来,做到政策的秒到账。”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的好坏,企业的感知最为明显。芜湖佳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余桂飞深有感触地说,相较于以往,惠企政策分散在各部门,企业只能通过线下咨询、政府公开网等查询政策,企业的政策专员就有3名。“免申即享”平台通过简化企业操作流程,加速政策资金“在线直达”,企业得以轻装上阵。余桂飞:
“因为不同的口(部门)有不同的政策,然后要不停的去问,现在超市上面各种政策都有,自己就可以去评估,减少人工成本,整个的效率是非常好的。”

日前,省政府出台《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3版)》,提出106条对标提升举措,创优营商环境。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燕说,发展信心不断增强正是来自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刚刚获得铜陵市的一笔160万元奖补资金,与以往“分级拨付”惯例不同,此次通过“免申即享”实现了一次性足额拨付。张海燕:
“以前市区两级拨付,我们要分别申报,提供两套材料,现在就是能避免这个问题了。得到了高效便捷的关心和支持,这种幸福感是双倍的,获得的这些奖补资金全部都会用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
安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已涵盖59项惠企政策,兑付财政奖补支持资金1.44亿元,涉及472个项目,惠及445家企业。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王旭:
“财政主动作为,在做好资金保障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一定要让企业有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手记:
通过调研采访,记者了解到,“免申即享”并非只是技术的迭代升级,而是各级各部门协同联通、资源整合的主动作为,财政资金“无感化”兑付,却给予了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正如采访时多位企业家表达的那样:信心贵过黄金!资金奖补如同滋润企业生长的春雨,而“免申即享”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不断出台,更像是一阵阵温暖和煦的春风,让他们感受到安徽营商环境的优良氛围,为企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信心与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