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宝塔镇猴妖:老赵闲聊二郎花钱中的巫支祁
二郎花钱中巫支祁的悬案
闲聊神怪花钱中的二郎8
老赵花钱 艺术图像笔记十六
作者 老赵
在完成二郎神的艺术图像大致 梳理(参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 )之后,我们开始了二郎神艺术图像的要素分析,第一个分析的是二郎神的武装侍卫郭牙直(参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2: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郭牙直 )。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对二郎贴身小厮奴厮儿的阐述。参见: 花钱内外的奴厮儿:老赵聊二郎角色之金头奴上篇 。 作为金人之喻的金头奴:老赵聊二郎角色探轶之金头奴中篇 , 二郎铭铜镜、杜甫诗歌与《文姬归汉图》:老赵聊二郎角色探轶之金头奴下篇 。以及对抱刀鬼、鬼力的角色探索:参见 抱刀鬼与除邪鹰:老赵闲聊二郎花钱要素之七 。 今天我们来聊聊二郎神艺术图像要素中的猴妖问题。
上篇
《搜山图》艺术图像中的猴妖们
在多种《搜山图》长卷中,除了孽龙,其中最常见的被驱除的妖魔,是猴妖。
1、南宋《道子墨宝》二郎搜山图中的猴妖。
2、宋末元初故宫藏《搜山图》长卷中的猴妖
3、明代陆治《二郎神搜山图》中的猴妖
4、明代郑重《搜山图》中的猴妖
5、(传)明代李在《搜山图》长卷中的猴妖
6、民国钱化佛《搜山图》长卷中的猴妖
钱化佛1930年作《搜山图》手卷,水墨纸本,501727cm,钤印:万佛楼、化佛、化佛佛画款识:庚午秋日,钱化佛写。北京荣宝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品。
大家看清楚,在钱化佛《搜山图》中,作者在被降服的猴妖旁边,特地加注了一下:“巫支祁”!
也就是说,至少在钱化佛的理解中,二郎神搜山降魔的对象中,是包含有巫支祁的。那么,钱化佛手下二郎神所降服的巫支祁,是他个人的想象与创造,还是的确有所依据呢?
在我们可见的二郎神文本叙述中,与 巫支祁似乎并无真实的交集,当然,在一般意义上,二郎神作为除水中孽龙的大神,具有镇水服妖的功能,所以同样作为水妖代表的 巫支祁,也在文化上处于被镇压的地位,双方在文化的层面上做着一种宽泛意义上的呼应,而这种逻辑又被艺术家给落实了。也是合理的。
清代张照在《秘殿珠林》卷十八曾经对宋代王辉画搜山图一卷【上等元一】有一个生动详尽的文字描述:
锁龙在柱囚天吴,清源真君顔如玉,
玉冠上服笼绣襦,座中神色俨而厉,
来征水衡校林虞,文身锦膊列壮士,
挟弓持弹金头奴,烈烈勇气增烜赫,
飞防喏奏传献俘,元熊赤豹急投伏,
天符佐史供驰趋,吾闻帝尧昔命羿。
缴大风下杀防貐,断脩蛇于洞庭野,
擒封豕在桑林区,此画此意絶彷类。
禹鏁支祈应是乎,阳九百六促气运,
至今赤怪屯江湖,愿神为国施大勇。
削平淮海开清都,我为作歌感搜狩。
眇莽九丑休揶揄,国家将兴祯祥至。
魔精丧眼妖魂逋,麒麟在郊凤在薮。
醴泉涌溢瑶草朱,将延荣光拥嘉瑞,
急急律令臻元符,虎林叶森书笺髙。
一尺四寸五分广三丈三寸。
在这里,作者在观看二郎神伏魔题材的《搜山图》的时候,大谈特谈大禹“缴大风下杀防貐,断脩蛇于洞庭野”剿灭各种妖魔的丰功伟绩,但是作者并没有去把 大禹的功绩混淆给二郎神,他所说的“禹鏁支祈应是乎”,明确地说明,降服巫支祁的大神是大禹,而不是二郎神,那为什么在观赏二郎神《搜山降魔》内容的时候去谈及大禹呢?诗中说得分明,就是 禹鏁支祈应是乎 !也就是说,我看到了二郎神伏魔的生动状况,让我想到了大禹当年伏魔的壮伟功绩。我想,当年的大禹也应该如二郎神一样地搜山检海地去伏魔吧。
所以,大禹与二郎,在一般的意义上,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通的关系,所以,巫支祁与二郎的关系,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上的借用、射影、呼应关系,并无违和。但是,所谓的巫支祁与二郎神的没有交集,并非是科学史料的真相逻辑,而是神化演化的交集逻辑,因为作为大禹时期的巫支祁,又能出现在唐代、宋代的妖怪征服战争中,本身遵循的就不是科学的逻辑,不是历史真相,不是史学版图,而只是传说的版图。换句话说,二郎神之所以没有与巫支祁交集,也只是还没交集,或者我们还没能发现这种交集而已,不存在绝对不交集的刚性藩篱。
回到《搜山图》,自然,在《搜山图》系列艺术图像文本中,并非所有的猴妖都是巫支祁模样,或者说, 并非所有的猴妖都有巫支祁的那种凶狠的状态。假设历代《搜山图》系列艺术作品中真的如钱化佛所标示的那样,存在着巫支祁,那么,艺术家为了表现这个千年一遇,具有大法力,具有巨大暴力的妖精,一定会给他添加与平常猴子不同的强化要素,就是说,会在猴子的形态上添加非猴子的因素,以便让你觉得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猴。所以,从这个角度,《道子墨宝》搜山图中的猴妖,明代陆治《搜山图》中的猴妖,由于非常凶悍,更符合巫支祁这样的人设逻辑。见下图:
巫支祁在文本中曾经被大禹降服,又曾经被僧伽、释迦如来降服。这种对妖魔的降服演变,无疑让巫支祁从一种静态的泛泛的妖魔,而逐渐成为被伏魔大神进行普世性的驱邪驱魔的对象,也是符合逻辑的。所以,二郎神也完全可以在图像中,逻辑地对他进行再次征服,这不,连天王也千里迢迢地赶来参加征服游戏了。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留存着唐代的天王降魔图中,就存在着天王降魔,擒妖龙,捉猴妖的要素,与宋代搜山图的重要要素,似乎也有某种对应。
唐代天王降魔图(局部)1974年临摹于佛光寺东大殿,纵31厘米,横148厘米 来源: 方待夜半听君语
大家要注意几个要点:
1、唐代佛光寺壁画中的猴妖,与宋代《道子墨宝》搜山图中的猴妖、与明代陆治《搜山图》中的猴妖,与民国钱化佛《搜山图》中的猴妖,惊人地相似。
唐代猴妖
宋代猴妖
明代猴妖
民国猴妖
2 、佛光寺壁画天王+猴妖+妖龙的结构与《搜山图》契合
唐代佛光寺壁画
在佛光寺壁画中,主尊为天王,顶盔挂甲,威严端坐,座下妖王,身边吉祥天女,对面押解上来的是猴妖,远处还在降龙捉鬼。
宋代道子墨宝
在道子墨宝搜山图画中,主尊为二郎神,顶盔挂甲,威严端坐,座下鬼卒,身边鬼力随从,对面押解上来的是猴妖,远处还在降龙捉鬼。
明代郑重《搜山图》
明代郑重《搜山图》中的二郎神
在明代郑重搜山图画中,主尊为二郎神,顶盔挂甲,威严端坐,身边鬼力随从,押解上来的是猴妖,远处还在降龙捉鬼。
云南省博物馆藏明代《搜山图》
云南省博物馆藏明代《搜山图》中的二郎神
由于图像漫灭,无可辨别,唯留二郎神主尊图在此。也是顶盔挂甲,仪表威严,座下鬼卒。
以上搜山图图形,都是主尊完全遵照天王模式而创作的作品。以下罗列的搜山图,主尊虽然不是完全遵照天王的模式,但是整个布局、要素,也还是佛光寺式的。
明代陆治《搜山图》
在明代陆治搜山图画中,主尊为二郎神,改金盔为三山帽,威严端坐,座下鬼卒,身边奴厮儿随从,押解上来的是猴妖,远处还在降龙捉鬼。
民国钱化佛《搜山图》
在民国钱化佛搜山图画中,主尊为二郎神,三山帽,威严端坐,身边奴厮儿随从,押解上来的是猴妖巫支祁,远处还在降龙捉鬼。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宋代到明代的《搜山图》,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具有着高度一致的故事讲述的脉络,主要要素都存在着主尊端坐,随从协侍,猴妖押解,降龙鬼。而这些故事要素与唐代佛光寺壁画中的镇邪天王完全一致。
由此,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这件被罗哲文在佛像须弥座背面发现的所谓天王镇妖的 唐代佛光寺壁画 ,也未必不可能就也是搜山降魔主题。而我们都知道, 《宣和画谱》中就曾经记载了五代画家黄荃曾经绘过《搜山天王像》。你想,唐代佛光寺有搜山 天王 主题,五代黄 荃画过《搜山天王像》,到了宋代的道子墨宝搜山图上的二郎神,也是天王打扮,然后逐渐演变为二郎神自己独特要素的三山帽搜山二郎神,这岂不正是一种演化的脉络?由此可见,我们之前推测的,二郎神的搜山图艺术图像要素,在初期曾经借鉴、依托过佛教天王模式,可谓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参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
我们从这里也获得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搜山图》二郎神去剿灭的妖怪,具有品种上的多元,这跟搜山图艺术图像的驱魔性质有关。
下篇
二郎神花钱上的猴妖们
我们在本文上篇中聊过二郎神《搜山图》中频频出现的猴妖,这类猴妖甚至在民国钱化佛那里被认定为了水怪巫支祁。那么,在二郎神花钱上,是否也有巫支祁的要素存在呢?二郎神花钱上猴子的要素又是如何的呢?
巧了,猴子正是二郎神花钱上经常出现的常客。
1、二郎神花钱上的猴子们
二郎花钱中的水中猴形要素 老赵旧藏
二郎神花钱中的猴子品类的另一种,则是两只戴人类头巾穿人类衣服的猴子,在下围棋。第一类的水下猴形要素目前在下视野中只见到一品,而其他几乎所有的二郎神猴子形态,都是对弈的状态。
猴子对弈形态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略扮人样,略略穿了衣裳,或者一只穿了衣裳,也不戴帽子,光着个猴头,更接近自然状态的猴类,如下图所示:
二郎花钱中的双猴对弈 陆昕藏品
二郎花钱中的双猴对弈 陆昕藏品
二郎花钱中的双猴对弈 陆昕藏品
另一种是已经有了浓郁的人类全穿戴特征的猴子。道貌岸然,人模狗样,沐猴而冠的猴子们,比如下图所示:
福神背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
二郎花钱中的双猴对弈 陆昕藏品
二郎花钱中的双猴对弈 周玺供图
二郎花钱中的双猴对弈 老赵旧藏
二郎花钱中的双猴对弈 孙爽藏品
这表现了作者的一种意图,他就是想说明,这里的猴子,不是普通的自然界的猴子,而是特殊的猴子,要么是已经修成人形的猴仙,比如西游记中修成太乙真人的孙悟空,要么是猴妖(当然仙与妖也就一念之转),因为二郎花钱上的猴子,要么头戴人类的幞头,身穿人类的袍服,就算看上去光着身子的猴子,由于是在对弈,所以也具备了人的功能,具有了人的行为方式,而绝非普通自然界的猢狲所为。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一旦猴子穿上了人的衣冠,在花钱如此狭小的空间中,艺术家为了防止观众误会他的本意,防止大家误会这些穿着人的衣衫的猴子为人,他就总要在衣冠之外,去显露这是猴子不是人的特点,而最方便去表现猴子与人区别,最鲜明地去表现猴子特征的要素,就是尾巴,所以艺术家就在几乎所有的二郎神双猴对弈图像中,都表现了尾巴。就仿佛是孙悟空再变化莫测,他的猴子屁股也变不透,他就算变成了庙宇,尾巴终究成了他的破绽,而最终为二郎神所识破了。一样。
在上述带尾巴的猴子对弈图像中,尤其是最后两图,假设猴子屁股上没有加上尾巴,那就跟正常的艺术图像中的对弈图完全一样了。请看以下的列举。
博弈图 山西省洪洞县水神庙元代壁画
对弈图 五代 莫高窟第61窟 西壁 悉达多太子对弈图 数字敦煌/图
宋 莫高窟第454窟 东壁门维摩诘经变对弈图
中唐 莫高窟第7窟 东壁门南
同时,艺术家为了防止方寸之间,大家误会猴子是人,他在突出尾巴要素之外,还增加了非正常人类,非正常对弈的故事情态要素。这些都是为了要破“人”的这个局。
在上述花钱中,一边的猴子起来指责吵闹,这在人类手谈中,是极少看到的。手谈贵在安静,对弈是为了冶性,你看,尧为了教育乖戾的儿子丹朱,所以才发明的围棋,就是明证,而且对弈的一切都有规则,没有争吵的余地,就算生气,也是自己发起的内伤,比如日本就有围棋选手下到吐血身亡的。可见围棋对弈过程中站起来撸起袖子吵闹,就不是人了。
上图花钱中的两只猴子,也在吵闹,一个身体后侧,显示了退势,一个身子都爬上了围棋面上,腿都在上了棋枰,咄咄逼人,显示了攻势,你们哪里是在下围棋,你们在散打呢?!
上图花钱中对弈的猴子更绝,左边的猴子伸手到棋枰上,右边的猴子一把抓住对方的手腕,不让他动,不知道是右边猴子在捣乱,还是左边猴子在悔棋,总之,都是不讲武德,一塌糊涂,充满了猢狲相。
所以,艺术家就是用非人类的尾巴要素,非人类对弈的猴性下棋特点,来告诉观众,那两个货色不是人,是猴!是猢狲!
那么,对弈的猴子到底是仙还是妖呢?应该是仙。
第一,因为二郎神是驱魔大神,假设他面临活活的站着两个猴妖,简直如猫之遇鼠,他又岂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无动于衷?而且在二郎神花钱上,几乎所有的对弈猴子的图形要素,都与二郎神在同一个画面中,更要命的是,作为伏魔大神的二郎神,见了两个“妖精”,非但没有发神威前去剿灭征服,反而拱手示敬起来。这足以说明,至少与二郎神同框的对弈的双猴,并非是妖精,而是与二郎神同属正义联盟的猴仙。
第二,花钱中也存在棋仙,王质观棋等题材的艺术图像要素。而几乎所有对弈的角色,都是仙人,神灵,围棋这样竹林七贤们才配玩的高雅行为,假设放在妖精身上,多尴尬。
吾道鼠藏品
棋仙 胡坚供图
第三,在世传的多种真武系列修行图中,存在仙猴的要素。其一是“猿猴伴道”,在下图中,猿猴与真武在对弈。体现了聪慧的,在动物中最接近人类的有悟性的猿猴,由于修炼得道,所以能够与真武对弈,共同修道了。
在另一幅真武修道图中,猿猴作为指路的灵物存在。猿猴既然能够给修到的真武指明仙路,可见它的道行,也绝非泛泛之辈。
综上所述,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二郎神主题花钱中对弈的猴子,不是妖,使仙,不是二郎神要剿灭的对象,而是二郎神需要恭敬对待的道友,花钱中的二郎神也是如此表现的。
2、二郎神花钱上有没有巫支祁?
由于二郎主题花钱上没有明确的巫支祁的题记说明,二郎神文本资料中也没有提及与巫支祁的关联,《搜山图》中也只有民国的钱化佛将猴样之妖题名为“巫支祁”,而更早的《搜山图》长卷中并没有如此去比附,所以二郎神主题花钱上有无巫支祁就成了一个疑团。
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假设,假设二郎神花钱上有巫支祁的存在,那么,哪些花钱会有如此嫌疑呢?
二郎花钱巫支祁嫌疑之一:
在本钱中,水中的猴形动物,形态既小,也比较简率模糊,假设说这水中的猴形动物就是巫支祁,那么就相当于说,二郎神在这里对于水妖孽龙、水妖巫支祁进行了并案处理,而一网打尽了,这就跟唐代佛光寺天王镇妖图中,妖魔的代表,就是龙与猴的逻辑,一样。但是这种假说,由于图像的弱小,不容易辨别,所以存在着比较大的疑惑,见下图:
二郎花钱中的水中猴形要素 老赵旧藏
唐代佛光寺壁画中的妖猴与孽龙
二郎花钱巫支祁嫌疑之二:
二郎神主题花钱 陆昕藏品
本钱画面主尊披发仗剑,虽有真武之嫌疑,但是没有真武图像的其他要素,诸如龟蛇之相,七星之相,皂旗等等。布局反而与花钱中的另一款二郎神的造型十分对应,见下图:
二郎花钱 田丰藏品
同时,由于画面上除去被捉的对象,一共七人,所以难不成是二郎神手下的梅山七圣不成?值得探索。
那么,被绑在穿下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呢?
关王钱 已故花钱收藏家木鱼旧藏
关王钱 吾道鼠藏品
本钱上的关王说的就是关羽,据笔记资料记载,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追谥关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7)追谥关羽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再次追谥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所谓关王,源出于此。关王的问题我们日后有空再聚焦。关王对面被捆绑的俘虏,出于我们对神怪花钱除魔降福功能理解的日渐加深,它在逻辑上,似乎更应是被关羽在宋代降服的蚩尤。
据《大宋宣和遗事》载:崇宁五年(1106)张天师请关羽神灵斩在解州作祟的蚩尤。正规史书上也记载解州盐田有水患,所以才延伸出作为神灵话语体系的关羽被作为降魔的大神前去降服蚩尤,从而由此具有了伏魔的普世文化价值。
其逻辑脉络是,第一,解州之名出于蚩尤,《孔子三朝记》载:“黄帝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所以,解州本身就是由蚩尤而来,而兵败被杀、身首异处的蚩尤本身,血化成卤,就是解州的盐池。宋朝沈括《梦溪笔谈》中就载:“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红,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
第二,关羽被征召去除魔,关羽代表正义,蚩尤代表妖魔。《水浒传》中,关羽战方腊麾下大将领钱振鹏时,描述两人战斗时有句云:“好似武侯擒孟获,恰如关羽破蚩尤”。方腊军本身就是魔军,宋江率领王师整套剿灭之,的确就如关羽破蚩尤了。
第三,关羽所除之魔蚩尤的具体形态,是蛟。《大宋宣和遗事》载:继先答曰:“昔轩辕斩蚩尤,后人立祠于池侧以祀焉。今其祠宇顿弊,故变为蛟,以妖是境,欲求祀典。臣赖圣威,幸已除灭。”
如此,假设关王钱上的俘虏是蚩尤,那么他那光溜溜的身体,也似乎在喻示着对手是被从水中所擒拿。而蚩尤既是特定凶神,后又化身为蛟龙,假设花钱上用蛟龙去表现蚩尤,则可能会与其他真的蛟龙混淆,从而会干扰作为蚩尤的主题诉求。所以也就存在一种可能,就是艺术家就会选择一个类似人的形态去表现蚩尤这个妖怪。因为蚩尤本身是一个曾经与黄帝争夺领导权的凶神。他本身并不是龙,只是在解州化身为龙而已。而他的光溜溜的身体,则表示关羽水战而胜的特定背景。
明代商喜著名的画作首都博物馆藏《关羽擒将图》中,关羽擒拿的对手,就也是赤裸裸的,因为他就是从水中被捉拿的。
《水浒》第19回,阮氏兄弟水战捉住了何清何观察,道:“ 且把他来捆做个粽子,撇在船舱里。”可见当时在水里捉住的时候,是不免要捆成粽子形状的。
由此,我们也许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假设该钱该面是二郎主题故事,而二郎神所擒拿的赤裸裸的出于水中的人形妖精,又会是谁?假设说是巫支祁,估计也多少会存在几分可能性。
二郎花钱巫支祁嫌疑之三:
花钱中的 二郎陆昕藏品
本钱,以往大家很多都认为二郎神对面的妖魔是龙,因为尾巴就类似龙尾,但是我们仔细辨别,就可以知道,它并非是龙。你想,假设作者想让观众去明白这个妖精是孽龙,就算给他穿了人的衣服,也一定会去呈现作为龙的最大视觉特色,而龙的特点,并非是龙尾,而是高耸突兀的龙角、以及长长的突起的龙嘴。
比如,以下几枚花钱中,为了去体现龙的特点,二郎神手下的鬼卒都是双手把握着龙角,犹如在掌控方向盘一样。就算龙的身体沉在水中,只露出个头,也由于清楚地表现了龙角,所以也就清晰地表达了龙的存在。
二郎花钱 吾道鼠藏品
二郎花钱 吾道鼠藏品
二郎花钱 李宇涛藏品
二郎花钱 陆昕藏品
同样,在表达龙君的时候,即使他穿了人的衣服,也需要表达他的龙头龙嘴特征,以表明他是龙。见下述图例:
月影微蓝供图
老赵旧藏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下图二郎花钱上的人类穿戴的动物,就并不是龙。因为设计者没有去体现他的龙的最大最显著特征龙角与长嘴。那么,它又是什么呢?
从它的侧面面部特征看,应该就是个猴。而且抓地用的是妖精特有的爪子。
那么,为什么这个猴妖的尾巴长得不像猴尾巴,而像龙尾巴呢?就是因为这个所谓的猴,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猴,而是长得类似猴子的一种妖精。他是巫支祁。
巫支祁的长相,《山海经》描述为“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太平广记》中描述云:
唐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悚,不知其由。尔时,乃渔者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鳳陽府志》记载:
龜山在縣東北三十里,上有絕壁,下有重 淵。禹治水三至桐柏山,相傳獲淮渦水神無支祁。鎖 於山,足淮水乃安。唐永泰初楚州有漁人夜釣龜山 之下,其釣為物所掣,因沉水視之,見大鐵鎖繞山,足一獸,形如青狼,兀若昏醉,涎泳腥穢不可近。一云永 泰中李陽以牛五十引鎖出之,鎖末有一青猿高丈 許,復曳牛沒水。
《坚瓠集》描述云:
载禹治水至淮。淮神出。见形一猕猴。爪地成水。禹命庚辰执之。遂锁于龟山之下。淮水乃平。至明高皇帝过龟山。令力士起而视之。因拽铁索盈两舟。而千人抜之起。仅一老猴。毛长盖体。大吼一声。突入水底。高皇帝急令羊豕祭之。亦无他患。
《夜航船》记载云:
大禹治水,至桐柏山,獲水獸,名支無祁,形似猴,力逾九象,人不可視。乃命庚辰鎖於龜山之下,淮水乃安。唐永泰初,有漁人入水,見大鐵索,鎖一青猿,昏睡不醒,涎沫腥穢,不可近。
《唐國史補》记载云:
楚州有漁人,忽于淮中釣得古鐵鎖,挽之不絕,以告官。刺史李陽大集人力引之。鎖窮,有青獼猴躍出水,復沒而逝。後有驗《山海經》云:水獸好為害, 禹鎖於軍山之下,其名曰無支祁。
所以,巫支祁无非就是一个长得像猴子的妖精,它并非自然界中的猴子本身,历代描述的巫支祁,不管五花八门,但其共同点都是类似猿猴,既然巫支祁是类似猿猴的妖精,所以艺术家就会在类似猴子与并非猴子的平衡中去寻找创作灵感,本钱中,类似猴子的头部面部,与类似龙的尾巴妖精的爪子,这两大因素的结合,才完成了类似猿猴的大妖精 巫支祁本身要素系统的确立。因为光是猴子,是很难成为水中的妖精的,而龙的因素,妖精的特质,才帮助这个类似猿猴的妖精,成功地在水下如鱼得水,兴风作浪,危害人类。
那么,在有限的资料中,中古艺术家创作的巫支祁依稀是啥样的呢?我们也来一个有趣的遐想:
其一:北宋末年铁铸巫支祁
据介绍,解放前在河南省黄河附近出土了一尊铁铸无支祁坐像(见下图),曲颈偻背,头有双角,高约一米,背上刻有大宋建中元年三月□日造。乃徽宗建中靖国年号,建中元年,即1101年。
在巫支祁造像形象中,很好地诠释了类似猿猴,而并非猿猴的特征。这个形象与上图二郎神花钱中的妖怪十分类似,其共同点有:第一,都遵守类似猴子,但都不是猴子的艺术视觉原则,第二,都穿着人类的衣服,第三,都是妖怪爪子。
其二:南宋同期疑似巫支祁画像
从 徽宗年间的巫支祁造像特征,我们也可以好奇地看到,在著名的《张胜温梵像卷》(《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也似乎有类似巫支祁长相的动物的存在。他到底是啥,目前不得而知,我们先立此存案。
该卷是大理国盛德五年(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大理国白族描工张胜温所绘。内容大体可分三段, 前段绘大理国第十八世主段智兴及男女扈从,中段绘诸佛菩萨天龙八部等像,后段绘天竺十六国王,以中段“南天释迦牟尼佛会”和“药师琉璃光佛会”为全卷主题, 画中亦夹杂不少当地流传的神话传说。共一百三十四开, 有像六百二十八个。此画后流入中原, 清初藏于内府,后归故宫博物院,卷中充满历代收藏和鉴定者的印记、题跋。辽宁省博物馆藏有摹本。
上图是《张胜温画卷》画卷中的“莎竭海龙王”“白难陀龙王”等龙众像。而这个长着两只高耸的耳朵,类似河狸的水族神灵,显然是龙王部众,也隐隐有着巫支祁那样类似猿猴、穿着人类的服装,类似人类,又有着非人非猴特点的特性。 手腕脚踝以及胸口的佛珠缨络,表示他已经皈依佛门。因为本卷是佛教主题。
李霖灿认为这八位龙王即“法华经序品中之八大龙王也”。龙的主要职能为控雨祛灾,优钵难陀龙王(Upananda)梵名又作婆唯陀龙王、优波唯陀龙王,即白难陀龙王,其与难陀龙王是兄弟,因善调御风雨,善能顺应人心,深得百姓喜爱,所以也有延喜龙王、大喜龙王等名称。龙王对于总控风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胜温画卷》原本非常可能是册页,流传过程中序列不存,后人在编序的过程中不免存在讹误。
问题是,由于画面上的莎竭海龙王头上生出九头蛇冕,而据佛教经籍,八大龙王中,只有和修吉龙王才是九头龙王,因为“和修吉”一词就是多头龙的意思,所以学界也认为,本龙王的题名应是和修吉龙王,而不是莎竭海龙王。
而极为类似巫支祁的怪兽就是和修吉龙王的部众诸如类似巫支祁的河狸先生,自然也属于水神水怪之列。
巧了,南宋时期由蒋叔舆所编撰记录道教斋法的书籍《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中有载“神位门”“右三班”名录,其中在水神板块中有叙道:
水府元君丈人,水府侯伯掾吏。青华修吉龙王,长生多喜龙王,长生华流龙王,素云甘思龙王,素云喜照龙王,太阴波流龙王,太阴思度龙王,高皇宫腔龙王。东方青帝行雨龙王,南方赤帝行雨龙王,西方白帝行雨龙王,北方黑帝行雨龙王,中央黄帝行雨龙王,当年直令行雨龙王,当季直令行雨龙王。洞渊诸部龙王,东海渊圣龙王,南海洪圣龙王,西海通圣龙王,北海冲圣龙王,江渎之神,河渎之神,淮渍之神,济渍之神。浙江水帝龙王,吴江水帝龙王,楚江水帝龙王,荆江水帝龙王,杨子江水帝龙王,湘江水帝龙王,松江水帝龙王,五川南江水帝龙王,汉江水帝龙王。泾河龙君,渭河龙君,灞河龙君,浐河龙君,澧河龙君,浩河龙君,涝河龙君,杰河龙君,黄河龙君,洛河龙君,淮河龙君。马当山上水府之神,采石山中水府之神,金山下水府之神,五云溪真之神,武陵溪真之神,苎罗溪真之神,桐柏溪真之神,昆仑溪真之神,岷山溪真之神,嶓冢溪真之神,沔池溪真之神,清远溪真之神,涤溪溪真之神,浣沙溪真之神,巫峡溪真之神。太湖水神,青草湖水神,洞庭湖水神,丹阳湖水神,彭蠡湖水神,西湖水神,九海北玄君,四洲九谷君,河侯神,河伯神,河掾神,石源水母,蓬莱都水使者。
在这份长长的水神名单中,佛教中的和修吉等龙王已经被归入了道教的水神体系之中,而最后几个河侯神,河伯神,河掾神,石源水母,蓬莱都水使者,都不是上述的具体江河的龙王,而是宽泛的水域管理人员。那么,和修吉龙王,是否可能在大理,与同为水神水母的巫支祁发生关联呢?值得留下想像空间。
说到和修吉龙王,得顺便提一下朝阳北塔出土的辽代地宫石函,因为函外有和修吉龙王的形象与故事。表明了宋辽时期对和修吉龙王的理解。下列图为无极斋拍摄:
石函四侧面图案上书“大圣郍吒太子”字迹(郍吒即那吒)”以及“和修吉龙王”字样,函盖侧面刻有六飞天,内部也刻飞天,函体四面刻饰着一组“那吒指挥夜叉部众追杀兴风作浪的龙王”图案,盖上雕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那吒右旁的边角上书刻有“大圣郍吒太子”字迹(郍吒即那吒)。
在这里我们要关注几个点:
1、石函上的哪吒装扮比附了他的老爸毗沙门天王的装扮。 是为数不多全身披挂穿铠甲、头戴火焰冠的古代哪吒造型。中古时期哪吒是一个与父交恶的典型,所以话本中经常说到青脸哪吒, 《栾城集·那吒诗》记载:“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所以佛祖让他老爸托塔的目的,就是儿子一旦拜塔,也就等于拜父。
2、哪吒即时在佛教中,本身也是驱魔的大神。《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记载:“四天太子,即那吒之类,能驱鬼神。”《首楞严义疏注经》记载:“天王太子即那吒之类,辅政统摄,跨握鬼物,护世益人。” 《残唐五代史演义》记载:“真如八臂哪咤离天阙,开山小鬼下坡来“。《雷峰塔》记载:“哪吒令愿焚修念牢,感优昙梦绕,把邪魔顿消。”所以,驱魔大神哪吒与代表妖孽的龙王的战斗,就能够产生驱魔的实际作用,本品本身极为可能就具备在地宫中起到一种驱魔镇压的作用。
3、和修吉龙王本是佛教护法,但是在某些语境中又是驱魔的对象,这显示了文化在流传嬗变过程中的复杂性。
4、《戏考》本《泗州城》中,具有观音菩萨带领青龙、白虎、王灵官、赵公明、金叱、木叱、哪叱、伽蓝、齐天大圣等诸多人物去降巫支祁的情节。八臂哪吒也曾经在明代说唱词话《新刊全相唐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中去降服过水母。
5、敦煌莫高窟第72窟西龛帐门外南侧上端,画一高僧头戴类似菩萨冠、身着袈 裟,盘腿坐于深山精庐中,榜题作:“圣者泗州和尚” 。同样在该窟,也同时画着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请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入塔赴那吒会一铺,下为普贤菩萨。
所以,可能泗州大圣、毗沙门天王、哪吒、和修吉龙王与巫支祁之间,存在着被关联、被生发的可能性。它也许具备这样的土壤。
其三: 北宋李公麟(传)《华严变相图》中的猴型水神
北宋李公麟(传)《华严变相图》卷局部之:前来朝觐毗卢遮那佛的道教神祇。
在上方题记为“主海神”“主水神”的众多水神中,除了天后形、文官形、武将形、仙人形,龙王形、龟形之外,在左上龙头旁边,竟然还有一个猿猴形!大家知道,按照道理,猿猴不是水族,按理不应在水神之列,除非……..难道……水母…..巫支祁?
由此,我们又想起上述南宋《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中有载“神位门”“右三班”名录, 在长长的水神名单中,既有佛教中的和修吉等龙王,也有河侯神,河伯神,河掾神,石源水母,蓬莱都水使者的情形了。供大家参祥。
其四:明代巫支祁铜像拍品
本品出于北京君一明十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君一明十·吉泉斋在线专场》。
尺寸:高:11cm 带座:14cm,拍品描述:巫支祁 在古籍和民间传说中,他一方面是妖仙、精怪,经常为患江淮,祸害百姓;另一方面,却以孝子、正神诸身份被传颂及立庙祀奉。造像造型别致,设计精妙,形象生动,富有动感,极为稀少,难得一见。
对于本造像中,拍卖方之所以认定为巫支祁,也说明,这样的造型,符合鉴定方对于巫支祁形象的要素特征的认识。在本造像中,类似猿猴而不是猿猴的特点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头脸部与整体身子类似猿猴,但是突起的双耳,妖精爪子等妖魔的特征,却在呈现非猿猴而妖精的特质。
顺便说一句,这种耳朵高耸,似人非猴,妖精爪子的精怪特点,是我们文化艺术图像视觉要素的一种弥久传承。
1、东周洛阳金村文物中的神怪
2、汉代畏兽蚩尤精怪形象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孙机中的蚩尤带钩
王趁意藏蚩尤主题铜镜
蚩尤题材带钩 宋迎春收藏
3、魏晋南北朝文物中的畏兽神怪
《说文解字》云,“ 鬼,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而鬼头部首与畏、禺等字的意涵有关。《说文解字》将“畏”及“禺”分别解为,“畏:恶也,从田,虎者。鬼头而虎爪,可畏也”、“禺,母猴属,头似鬼,从田,从构”。 可见,鬼、畏、畏兽、类似虎的骇兽、头似鬼的母猴,这些要素从文字上也具有沟通的渠道。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中的雷神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中畏兽 乐艺会子资料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中畏兽 乐艺会资料
北齐娄叡墓壁画中的“雷公”图
(附)日本国宝《光琳笔——风神雷神图屏风》
响堂山北齐畏兽石雕
北魏时期河南巩义石窟寺内的神兽 虎魄造办处资料
北齐响堂石窟第九窟石畏兽 故宫博物院藏 润艺阁拍摄。
4、隋唐畏兽与镇墓兽
隋开皇二年邴法敬造像碑 河南博物院 刘海龙拍摄
唐代镇墓兽 长治博物馆市藏品 杨秀方拍摄
唐代镇墓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九州铜人拍摄
唐代镇墓兽 穆泰墓 朱浒拍摄
唐代镇墓兽 穆泰墓 朱浒拍摄
唐代镇墓兽 穆泰墓 朱浒拍摄
唐代镇墓兽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5、宋明类猿猴妖怪
(附唐代)
5、延伸阅读:河童
这是一种日本传说中生活在水中,经常作祟,类似猴子的一种妖精。据说源自中国。
通过对历代招风耳、妖精爪的精怪的粗步梳理,通过对巫支祁形象的线索的粗步排查推测,我们大致可以理解,用大耳朵与妖精爪子去表现精怪,我们是有传统的。
同时,宋明时期的人们,假设要去表现巫支祁,他也得按照类似猿猴,而不是纯粹猿猴的视觉特点去展开创作设计。所以我们回到上图二郎神对面的被慑服的妖魔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妖魔,正是长着圆圆的猴头猴脸,猴腮鼓出,眼睛很大,同时它又长着鳄鱼一样的铁甲尾巴,抓地的爪子是三指分开的妖精形,同时,他还穿着人的袍服。完全符合古人对于巫支祁造像表达的类似猿猴,但又不是猿猴、而胜似猿猴的千古一妖的特点。
而在二郎神其他的花钱图形中,所有的被征服的孽龙,都是不穿衣服的动物形态。
在《搜山图》系列图形中,妖猴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动物形的,在自然界中可以看到的形态,另一种是穿着人类的衣服的妖猴,大概是后者是修炼得更老道的妖精吧,你只要想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全身赤裸的花果山主,到开始衣冠谈吐的齐天大圣,之间的区别与转折点,就是得道修成所致。
宋代《道子墨宝》中穿衣服的妖猴
明代郑重《搜山图》中 穿衣服的妖猴
明代陆治《搜山图》中 穿衣服的妖猴
宋元《搜山图》中穿衣服的猴妖
明代传李在《搜山图》中穿衣服的妖猴
唐代佛光寺壁画中穿靴子的妖猴
北宋末穿衣裳的妖精巫支祁
南宋穿衣裳的和修吉龙王部众的大理水怪
我们从上述的梳理比对,是否觉得有一点意思了呢?
我们再来看看在花钱上明确的被大家认可的巫支祁形象是啥样的。
其一:泗州大圣主题花钱上巫支祁独处状态
胡坚藏品
刘源 蔡胜吉研究巫支祁一文所引用资料
其二:泗州大圣主题花钱 有鬼卒所监押的巫支祁状态
胡坚藏品
这两品巫支祁花钱中的巫支祁状态,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单独被锁在水中铁柱上,一个也被锁在铁柱,但是有鬼卒监押。
两钱中的巫支祁,由于半身浸泡在水中,所以图形中是否穿衣服不太清晰,但是两钱中的巫支祁的面部表情,都十分狰狞。表现了虽然类似猿猴,但是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猿猴的特点,巫支祁的面部特征,非常类似骷髅,以及旁边的鬼卒。显示了一种非凡的破坏力与危害性。
所以我们就明白,在明确的花钱上巫支祁艺术图形中,他也是在遵循着类似猿猴而不是猿猴的美术创作原则。同时,第一类钱中孤身一人的巫支祁,只是第二钱中身边有鬼卒监押图形的简化版,之所以在第一钱中巫支祁没有监押人,大致是因为空间问题,因为两品花钱都安排了四人的布局,第二类钱中空中有两位神灵,在水波中也有两位角色,但是由于第一类钱中空中增加了一人,所以下方水面空间就被挤压得很小,已经不足铺陈两个人物。也许由此就只能让巫支祁一个人孤零零地拴在铁柱上了。
那么,既然在巫支祁花钱中,完备的要素呈现就是巫支祁被鬼卒(鬼力)监押的画面,那么,我们来看看,二郎神花钱中那些疑似巫支祁的角色,是否符合这样的要求呢?
二郎花钱 陆昕藏品
在上图疑似巫支祁花钱中,巫支祁所在的位置,与胡坚巫支祁花钱中的位置倒了一个个儿,但是两者的位置却显示出严格的同构性,不仅同处于被羁押的状态,而且都有披头散发的鬼卒进行羁押。
所以无论从非龙而猴的面目,类似猿猴而非猿猴的创作意图,穿上人形外衣的偏好,还是从被监押的地位,以及有披发鬼卒监押的特色,我们大致可以谨慎地推导,上图花钱中二郎神所面对的降服妖魔,也大致就应该是巫支祁本尊。
但是,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有一就有二,就有一个系列,我们突破揭示的不是单个的图形,而是图形的类。所以, 就会有其他的推演结果。 比如,一旦我们认可上图中二郎神对面的被降服者为巫支祁,那么,以下这枚钱中的妖精,也就应该是巫支祁。
王帆藏品
因为本钱中的要素也一一符合:主尊二郎神对面臣服的乃是被降服的对手,被伏魔大神二郎神降服的对方,应该就是妖精,这个对手是否是猴子虽然不清楚,但是第一,妖精弯腰臣服,第二,妖精穿着人类的服装,第三,身边竟然也有披发鬼卒监押,第四,更重要的是,这个穿人类衣服的妖精,露出了弯曲的尾巴。假设你觉得这个尾巴也许是视觉的错觉,我们来看另一枚同题材花钱上的表现,该图是我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花钱的收藏故事》的时候,8哥供的图。
二郎真武钱,郑轶伟供图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鞠躬的妖精的弯弯的尾巴,并非是巧合的误会,而是清楚地就是设计者的精心着墨。由此可见,这个示降、鞠躬、穿人类衣服,但是却露出猴子尾巴的妖精,就是那个类似猿猴而胜似猿猴的巫支祁无疑。
由此我们也可以大胆推导,二郎神花钱中,也许,所有的穿着人类衣服、被监押着归降的妖精,非常可能,也是巫支祁。
二郎花钱 吾道鼠藏品
二郎花钱 郭宜岭供图
由此我们再可以更大胆地推导,二郎神花钱中,也许,所有类似人(猿猴)模样的被监押着归降的对方,也有可能,也是巫支祁。
“二郎出相”榜题铜镜 李宇涛藏品
网络资料
榜题“二郎”花钱 泉水阁藏品
二郎花钱 胡坚藏品
二郎花钱 老赵旧藏
二郎花钱 陆昕藏品
刘路藏品
假设以上我们的推理有些道理,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白,在二郎神六要素齐备的图像布局中,二郎神所降服的妖魔,也许主要就有孽龙与巫支祁两大类别。而这与唐代佛光寺壁画中天王降魔图形中所征服的邪魔为妖龙与妖猴,与《搜山图》系列图像艺术中被征服的核心妖怪,存在孽龙与猴妖的情形非常相似。在《搜山图》中,擒龙需要动用的兵力最多,动静最大,而猴妖被捉拿之后,往往亲自押解到主尊的面前。可见其重要。
通过以上二郎神主题花钱上存在巫支祁要素的阐述,我们也可以大致对应推理,同时期的二郎神驱魔主题的《搜山图》中的类似猴子的、穿着人类衣服的,被格外重视的妖精,或许也就是巫支祁。
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知道,民国钱化佛在《搜山图》中特地去将一个类似猿猴的妖精标为“巫支祁”,并非是他的突发奇想,而是确有所本。只是这个本,我们还没有掌握其具体的线索来源依据而已。
有关于二郎神花钱的文化探索,我们下回继续分解。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
感谢玄商拍卖资料支持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系列阐发之特型篇
从金元童发“博焦”到巴拉子王:老赵聊铜人图形名物探索上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三:《讨吉利的水果》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四:《富贵有鱼》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五:外国狮子在中国变温顺了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六:奇兽通灵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七:三星高照福禄寿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九:八仙的传说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八:“八宝”和“八吉祥”
龚剑:毗沙门天王与辽武备
龚剑: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老赵:草原上美丽的流星——布鲁头
老赵闲聊真武与二郎花钱1:披发仗剑的未必都是玄武
老赵闲聊真武与二郎花钱2:一根头箍串联起真武、悟空与武松的关系
老赵闲聊四圣花钱为啥稀罕上篇:四圣在北宋
老赵闲聊四圣花钱为啥稀罕下篇:四圣在南宋
老赵聊四圣花钱的断代:从《朝元图》《道子墨宝》中天蓬天猷的甄别说起
老赵聊真武与二郎花钱系列六:从考古资料谈披发真武未必就晚于束冠真武
老赵聊四圣花钱7:四圣在驭龙上是认真的——从驾龙的黑杀大神说起
镏金千秋万岁花钱背后的秘密:老赵闲聊辽代千秋万岁花钱上篇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1:从艺术图像史见证二郎花钱的观念变迁
老赵聊二郎花钱系列2:二郎花钱角色探轶之郭牙直
执旗还是执华盖:老赵闲聊神怪花钱之《关于一枚二郎残钱的艺术图像推想》
花钱内外的奴厮儿:老赵聊二郎角色之金头奴上篇
作为金人之喻的金头奴:老赵聊二郎角色探轶之金头奴中篇
从回头雁布鲁头到抱鹅童子:老赵闲聊辽金铜人系列
二郎铭铜镜、杜甫诗歌与《文姬归汉图》:老赵聊二郎角色探轶之金头奴下篇
抱刀鬼与除邪鹰:老赵闲聊二郎花钱要素之七
赵阳:从小铜人到草原文化梳理
老赵说铜人《整理一个铜人类别:曲膝上下手持物系列》
老赵:八个辽代娃娃之间的美丽故事
老赵:《六朝隋唐花钱:汉式花钱的集体隐匿之谜》
老赵:积多年图,试析董永角色与社会趣味潜变
老赵:《花钱的宋辽金如梦盛世》
契丹字吉语钱“福寿延长”的文化探索
赵崇云 赵阳:《从“驱魔”到说唱艺术——关于日本漫才的文化探索》
老赵文/鼎华图《说西游:让一部分妖精先红起来》
楚之国器 铸天下观:战国楚式六山镜刍议
馄饨侯闲聊:出行灵咒异型花钱与远行仪式
馄饨侯:宋代笔记中神通的符篆龙钱到底是哪种花钱
万思成(霸泉):神秘佛教梵文大花钱解密
刘桂秋《工匠“魇镇”——顺势巫术之一例》
韩世杰:从“阴阳造化”背“用舍行藏”谈古钱与花钱读法
雅雨书屋闲话水浒之七十九:李逵博钱是一种什么游戏?
尹宁:从一枚花钱看古人的版权保护意识
李书明:一枚浓缩历史、民意的银花钱
李书明:一枚早期人物背生肖大花钱的多元考证
刘源/胡坚:《重庆大足石刻与同时期花钱相同题材的考证》
胡坚:《西辽花钱:充满神秘未知的领域》
刘源/蔡胜吉:驮经图花钱考
刘春声:一枚珍贵花钱的发现、入藏和认识
1508:闲谈宋国通宝背双龙,一半是证据经验,一半是想像
熊白《供养钱在元末的绝响:穆清钱》
宋代寿星啥模样?《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寿星篇》
刘源:《花说二郎》
本命星官不是本命元神《刘源谈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元神篇》
宋代人怎么过本命年?《刘源宋金花钱题材考:本命星官篇》
胡坚/李宇涛:《古钱上的真武考(最新版)》(附“祥宏讲夷坚”真武几则)
苏泉:太极四圣真君背篆书符文八卦压胜钱(附“祥宏讲夷坚”真武天蓬几则)
赤兔斗乌骓,秦琼追关公——刘向东的马钱军团(壹)
天可汗与他的昭陵六骏:刘向东马钱欣赏系列
半花妍:花钱万万千最爱婴戏钱
老方/顾欣:新春喜庆开炉钱
顾欣:用另一只眼观民俗钱中的奇葩“秘戏钱”
潘连贵:我与马定祥大师的京剧缘
修养:马定祥先生旧藏藏传佛教银章见证一段珍贵民国历史
殷国清:钱币泰斗马定祥先生客串电影《古币风波》趣事趣谈
余榴梁/陈鸣:钱币收藏大师马定祥先生手迹探源
余榴梁:有趣的联书吉语钱
徐渊/余榴梁:“平王世充时乘”《什伐赤》背“将”字马将
老赵:《花钱的宋辽金如梦盛世》
尹宁《宋代酒令文化与“选仙钱”新考》
尹宁:牛郎织女变形记
尹宁:“选仙钱”用途考辩
王俊杰:宋花密宗大威德明王探研
王俊杰:宝武局六字套花
王俊杰:金代重臣千秋背十二元神
金如意:神秘的”贴宝”钱与古代博戏文化
金如意:《大唐帝国的一种神秘金属货币》
陆昕:辽代手雕鎏金占天图宫钱赏析
修养:从钱币与造像中寻觅中国的爱神“泗州大圣”
一枚千秋万岁钱的奇妙故事
刘春声︱再说水书龙纹钱
刘春声:大神张天师
刘春声《大型太极图葫芦形多字钱牌赏析》
刘春声:《教化之功看黔炉》
刘春声:解读古钱上的千古文化之谜
刘春声:一枚珍贵花钱的发现、入藏和认识
刘春声:镂空魅影两千年
刘春声民俗钱币专栏 :抚铜犹闻霓裳曲
吾道鼠:宋代珍罕压胜钱【关王】考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压胜钱的前世今生(序篇)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二) 压胜钱的幼年时代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三) 见证西王母崇拜的兴盛与终结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四)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上)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五)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中)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六)早期吉语压胜钱分述(下)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七)地支文钱的滥觞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八)道教的登场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九)压胜钱的空白期(上)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九)压胜钱的空白期(下)
泉林探花︱刘说压胜钱(十)隋唐五代时期的压胜钱
唐就水:《宋代秘戏花钱的自述》
雷星岩:风景入泉来——衡阳八景花钱
雷星岩:中国文字花钱上的《尚书》故事
童骋说花钱专栏:将马钱中赏“将马”
童骋说花钱专栏《祈福辟邪收藏皆绝佳——康熙20局套子钱、钱文钱赏析》
少泉:由一枚金代本命星官花钱说开去
老赵:从“襄樊小铜人”管窥丝路文明流播
宋辽金流行玩具:从摩合罗到辽金铜人
朱浒/段立琼:汉晋有翼铜人及其铭文新证
朱浒《骑羊童子:解开曹魏美术背后的丝路密码》
石宏斌:辽印精灵—契丹童子押印纽式初识
孙家潭:辽朝立人钮押印一组
古泉园地:爱好民俗钱币人们的第一个家园
老赵文/鼎华图《华容道困局:云长你降的是哪门子的汉?》
老赵文/赵崇云图:《信赖——杜十娘为何要沉百宝箱?》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