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是提升知识产权工作的基础,落脚点是实现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赋能产业发展。在2023成都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成都市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其中,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2022年进场项目达5908宗,实现业务规模147.88亿元。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零突破”
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发展——在全市6个核心产业领域开展专利导航,新立项建设8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实施高价值专利精准布局。
率先在全国探索建设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和新材料3个知识产权产业赋能中心,服务逾1000家链上企业,加快产业集聚效应,释放产业潜在动能。推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用标企业达339家。
持续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累计获批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8家。获批建设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实现全省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零突破”。
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超40亿元
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转移转化——全面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首批重点城市建设成果,以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核心,系统推进成都市数字版权综合服务平台、成都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核多平台”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加快产业端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主体、平台、园区的深度融合,促进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年版权授权转化金额超5000万元,授权转化率达29.66%,销售金额达1.1亿元。
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全年进场项目达5908宗,实现业务规模147.88亿元。“知易融”平台全年新增上链金融机构8家、服务机构5家,知识产权融资业务128笔,金额约为6.3亿元,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40.07亿元。区块链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入驻金融机构21家,上链融资产品20余款,服务企业1634家,质押融资265笔共计12.6亿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浏 责任编辑 钱虹辰 编辑 卢娅芮 供图 主办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