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那柯里茶马古镇的大门口,看到石碑上雕刻的茶马古道路线图,居然有一条最后通到北京,恍惚间想起了北京门头沟的京西古道,有关系吗?上网一查,茶马古道重要历史线路有三条:青藏线、滇藏线和川藏线,主要从事茶马商贸交易。那柯里虽然与京西古道没有关系,但据说这里是贡茶入京的起点,仍然可见岁月留下的深深蹄窝和茶市的兴旺,见证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轨迹和成千上万马帮人的辛勤之旅。山谷里那清脆的铃声作为历史文化的影子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途中,尽管高德地图导航的精准度已经很不错了,但在云南一些细小的路口上还是反应过慢,害得我们来来回回跑了二十多公里冤枉路。即使到达了古镇也没找到预定的客栈,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希望客栈能派人来引路,不料对方说只有一个人值守无法去接。先生直嘀咕:只有一个人?这是什么山村野店啊!当我们到达客栈之后的情景更是超乎想象。这个只有十几间房的客栈,由一位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的彝族妇女值守,她集前台、保洁、餐饮、安保职责于一身,简直就是一个“全能管家”,难怪出不来接我们,当然这是后来了解的。从昆明出发一路所闻所见深刻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妇女真是太能干啦!
办好入住手续,已近下午五点,我们准备去古镇转转,询问全能管家哪里能吃晚饭。不料她抢着说就在我这儿吃吧!望着这十几间房的小客栈我们一脸疑惑:您这儿哪里能吃饭啊?她连忙走出屋外,指着左手坡下的院子说:在那里做饭吃饭。顺着下坡进入院子,还真有厨房和露天的小饭桌,盛情之下不好推辞,我们就答应了。问她有啥特色?有土鸡。多少钱一只?一百八!够贵的。但一路上喝的云南鸡汤味道鲜美,诱惑着味蕾决定再来一只。趴在鸡窝前看到里边有三只花母鸡,全能管家伸手抓出一只,我一看似乎是最小的那只。刚想让她换一下,先生一摆手说就这样吧,咱们吃不了别浪费了。得,碰到这样的买主真是运气!鸡抓走了,我的小心眼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一直跟到后厨,看着全能管家把鸡杀了之后才离开。


正值夕阳西下,游客已不是很多,古镇掩映在绿树环抱、清水伴流之中,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蜿蜒伸入丛林。我们沿着石板路随意漫行,马跳石、水车、弯弯曲曲的木栈道、洗马台的雕塑、历经百余年的荣发马店、建于清代的风雨桥、店铺门口的马帮铃铛以及那柯里马帮菜馆等等这些马帮元素的文化印记,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1000多年间商贾马帮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的景象。穿行在古街,处处花草争艳,店店风情万种,别有一番韵味。店铺门口一些话很能打动人心。以茶会友:“刚刚烧开的水,只为刚刚遇见你”。制茶中心:“进门这一刻就是缘分的开始”。马帮烤茶:“听说你要来,用心做事,用诚交友”。看来那柯里人已经学会用温情脉脉的暖心话替代马帮人的豪放粗犷,在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地方古今交融交相辉映,让人留得住乡愁。





起了床,按照全能管家的指点,在大门外的马路边转了一圈儿,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吃饭的小店。掌勺的是一位爱尼族妇女,可吃的只有米干和卤鸡蛋。我们在小店外边的一张桌子前坐下,参照头天晚饭的经验,照样帮助洗碗筷、擦桌子,然后把碗摆在了灶台前。抬头一看旁边有一个标着“土鸡精”的口袋,心里不由得一颤,莫不是一路吃的鲜美土鸡汤都是这添加剂所为?想想有些后怕。很快每人一大碗米干和两个鸡蛋填饱肚子就迅速离开了。后来我们才明白,大多数的游客都是在这儿游完之后并不住宿,所以能住宿的客栈并不多,早餐就更没人做了。

时间还早,我们又再次回到古镇,此时游客未到人烟稀少,古街在清晨初升的阳光笼罩下,显得格外清新宁静。民居里散出的袅袅炊烟,马棚里偶尔传来的几声嘶鸣,狗儿在石头路上自由欢快地跑着,沿街店铺的花饰恣意展示它的独特,古镇的祥和宁静之美使得世间一切仿佛都凝固了。徜徉在古街里,静静地欣赏那古朴的景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忘记了旅途的劳顿,此刻的我仿佛与那些马帮人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相见,真有一种穿越感。


同伴们召唤我,来到了一个叫“长亭外”的茶馆里小憩。这是古街中最具品质和档次的店了,从门口的特色牌匾到院里怒放的鲜花,再到室内精心设计的装饰,连主人养的宠物猫都显得与众不同,处处尽显女主人的优雅和文化修养。虽然咖啡不如茶那么地道,但给我们的那柯里之旅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太阳升高,告别那柯里的时候到了。与客栈结账,才得知我们三个房间一共收了504元,也就是三只土鸡钱!顿时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不仅仅是因为它太便宜,而是觉得与此行的收获相比,它的性价比确实还是很高的。别啦,那山那水那梦一般的那柯里!今生不一定有缘再见,但是我会把你留在记忆中。


作者:艺文
绘图: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