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谷歌迎来了成立20周年纪念日。20年来,谷歌从一个车库里创立的公司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互联网公司,如今已加入万亿美元市值竞赛。从搜索起家,谷歌的业务目前已经拓展到娱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但是在谷歌占其收入近90%的还是收入。
谷歌2017年的收入增长了 20%,达到 954 亿美元,占据了美国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谷歌是如何让发挥巨大能量,同时又保持高速增长的呢?
谷歌业务发展大事记
2000年谷歌推出AdWords,以在搜索中放置文本。
2003年谷歌以1.02亿美元收购Applied Semantics,推出AdSense,让网站所有者投放语境和定向。
2005年谷歌推出Analytics,用于测量网站影响力和项目效果。
2007年31亿美元收购了DoubleClick软件,逐渐奠定了在互联网中的领导地位。
2010年谷歌花了大约8500万收购InviteMedia,它是首批建立为互联网“实时竞价”(real-time bidding, RTB)”模式提供支持的“需求方平台(demand-side platform, DSP)”的公司之一,收购以后,RTB和DSP成为整个互联网展示产业的日常部分,谷歌的工具也被认为是这个领域最强大的。
2018年,谷歌宣布了公司软件品牌史上最大规模的品牌重塑方案,撤销了DoubleClick和AdWords等品牌,用于购买的基本工具将重新命名为Google Ads,并可以访问谷歌搜索上的、YouTube视频服务、Google Play应用商店和其他300多万个合作伙伴资源中的资源。
谷歌的市场份额巨大,不得不提他们的理念“不作恶”。
谷歌称:“不作恶。我们坚信从长远发展来看,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会更符合我们无论是作为股东还是其他方面的需要,即使我们为此放弃一些短期利益。”
《硅谷天才》里描写到,拉里和谢尔盖(Sergey Brin,谷歌联合创始人)在斯坦福写的论文,他们当时在文章中谈到要开发一个搜索引擎,并明确指出是一种错误且不当的形式,如果你开始出售位,搜索引擎就会变味。因此,他们坚决反对在谷歌上做的想法。当时创收的压力也非常大,因此拉里和谢尔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作恶”便是那时候提出来的。
为了“不作恶”,谷歌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技术研发上,维持良好的用户的体验。
据谷歌的工程师介绍,在搜索中,谷歌从更难提升的CTR和CPC入手。除了制定有节制的展现规则外,也推出多款产品,提高展现的关联性,指导客户更有效投放。
例如开发更为积极的检测系统来跟踪参与度;将机器学习运用于系统,去预测和分析用户的行为,让页面上显示的比自然搜索结果更匹配、更有用、质量更高;竞价排名机制保证自身的收入,同时对主不会产生太大压力;引入质量得分等机制防止主垄断位等举措让谷歌的页面干净,有效。
这类举措既让用户能够在搜索引擎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兼顾了主的利益,让优质的得到了更高的转化率。不仅保证了良好的产品使用体验,优秀的投放效果也让主们更为青睐谷歌的平台。
不仅在搜索上,随着谷歌的渠道越来越多,其他渠道谷歌也秉持“不做恶”的理念,用技术不断完善产品环境。Chrome浏览器在今年2月开始预装“过滤器”,拦截所有网站上不符合标准的(大量占屏的悬浮窗和自动播放的视频),鉴于Chrome浏览器在全世界的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这一举措将大大改善网民浏览体验。
谷歌的一直重视技术能力,利用技术提升效果。
它不仅是最早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善效果的企业之一,而且一直在领域不断创新。凭借其众多产品和大数据能力,谷歌能够搜集到众多用户数据并用于精准投放,而且不断利用数据改善其体验。
近期,谷歌宣布新的服务利用了机器学习技术。软件会分析以往的初始条件和最终效果,随后判断如何基于新的实时条件来使效果最大化。谷歌表示,其机器学习技术目前可以预测,何时展示,在预算一定的情况,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到店客流,或帮助品牌获得最有利的消费者感知。
谷歌不仅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强劲,当遇到市场上有助于其发展的产品,也会立刻收购。他们在2007年以31亿美元巨款收购DoubleClick,DoubleClick也帮助谷歌在搜索领域打败雅虎,成为展示市场的领军者。之后收购Invite Media,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还有Admeld、Teracent等,这些收购助力谷歌为内容发布者和主构建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目前谷歌有7项服务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搜索、Gmail、Chrome、地图、YouTube、Google Play商店以及Android。所有这些服务都成为了谷歌投放的平台。
谷歌在不断拓展业务版图的同时,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发展机遇。
智能手机的兴起后,根据IDC的数据,Android系统已被用于全球约87%的智能手机。数字营销公司Merkle的数据显示,谷歌目前在移动搜索市场的份额达到95%。一些分析师估计,Alphabet超过一半的营收来自移动设备上的。
据分析师估计,谷歌的业务还将继续上涨。但近两年,谷歌不断被爆出侵犯用户隐私,精准和用户隐私的矛盾越发激烈,“不做恶”的理念也在被质疑。
在外部,谷歌面临着Facebook、亚马逊等在市场的竞争;内部,面对越来越严格的隐私政策,谷歌显然还需要在更多的地方考虑到用户的感受。今年谷歌进行品牌重塑方案,在投放服务方面将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