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7 月 11th, 2025

2023 年是中国消费产业快速迭代 20 年的特殊节点。20 年前,京东、淘宝相继成立,以此为基点,中国消费商业版图开始了一场狂飙突进的扩列与增长。

这段时间里,人们的衣、食、住、行与互联网移动端的羁绊日益加深,越来越富裕的生活催动民众的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根据中国政府网数据,2003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45,842 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45.6%;而到 2022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 439,733 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至 29.5% 和 33.0%。

随着消费潜力不断被承接,中国消费产业多次发生结构性变动,品牌也随之涌现或消亡,构成了中国商业的独特律动。我们将以 10 年为一个阶段,探索每个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浪潮,以及参与其中的产业和品牌。

2003-2013,平地而起

2003 年 5 月 10 日,淘宝网成立。

当时全球最大的 C2C 公司 eBay 宣称 ” 要在 18 个月内结束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战争 “。这句话的底气来自于其一年前对易趣的一场收购,2003 年的易趣已经稳坐中国 C2C 第一把交椅,拥有近 80% 的市场份额。

无论是从资本、人才还是发展情况来看,eBay 易趣的赢面似乎都更大,然而 18 个月后的 2005 年第一季度,淘宝网总成交额突破 10 亿元人民币,超过 eBay 易趣的 8.2 亿,其在线商品数更是成为亚洲第一。

后来的分析者对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有一个基本定调—— eBay 易趣缺乏本地化的人才和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而这,恰恰是淘宝的优势。马云也曾表示:”eBay 是条海里的鲨鱼,我是扬子江里的鳄鱼,如果我们在海里交战,我便输了,可如果我们在江里交战,我稳赢。”

图片来源:纪录片《扬子江大鳄》

淘宝和 eBay 易趣之争是中国电商发展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战。2003 年,我国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网民比例达到 40.7%,比前一年提高了 20.4%,此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淘宝、京东、拍拍网、百度有啊等电商平台,他们不光重构了社会商品流通的渠道,以淘宝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品牌更是在后来的发展中为中国商业沉淀下来一套基础的数智化设施(电子支付、物流、云计算等),中国数字经济自此开始一路狂奔。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利好、经济水平的飞跃以及人民收入的提高,中国消费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发,且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 ” 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 “,大量自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魅族、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先后启航,香飘飘、优乐美、百草味、良品铺子、口水娃、六个核桃等食品饮料品牌组成了国人特殊的味蕾记忆,珀莱雅、韩束、玛丽黛佳等品牌在护肤的原野上开始了漫长的开垦 ……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中国品牌发展报告 2008-2009》,截至 2007 年底,全国有效期内的中国名牌产品达到 1957 个、有 434 家企业获得最新一批 ” 中华老字号 ” 称号、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超过 1000 件。蓬勃生长中的中国品牌还遇到了时代的馈赠,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了不少品类、品牌飞升的重要节点。

从品类来看,体育产业大获全胜,2008 年,李宁的销售额增长了 49.7%,达到 66.9 亿元;安踏营业额高达 46.3 亿元,同比增长 55%;特步的毛利及年度溢利分别攀升 140.2% 及 129.0%。

从具体的品牌来看,搜狐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互联网赞助商,联想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指定 IT 设备,海尔为奥运提供电器支持,皇朝家私向奥运村提供了 10 万件家具 …… 从改革开放前的无品牌意识时期,到市场化后 OEM 让中国企业真正认识到品牌价值,这一时期的中国品牌借助奥运这个舞台走向国际,形象不断改善。

就在北京奥运的第二年,市场环境再次发生巨变——工业和信息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发放了 3G 牌照。加上智能机在全球的风行,中国逐渐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商机迸发,牌桌上的玩家不断轮换,其中,社交和团购领域的争夺最为瞩目。

先是News微博将博客时期的名人策略成功复制,迅速确立了其在微博业务的统治地位,而后微信上线,以熟人社交错位竞争,成为了另一大赢家,开心网、人人网、饭否、米聊等陪跑选手最终掩于历史的尘埃。

与此同时,千团大战如火如荼,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0 年底,国内团购网站已达 1700 家,平均每天诞生 5.7 家团购网站。

图片来源:艾媒网

由于烧钱补贴是主战术,2011 年底,高朋、窝窝、拉手等品牌因为资金链断裂先后倒下;根据《2012 年度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截至 2012 年底,全国团购网站累计诞生总数高达 6177 家,关闭 3482 家,倒闭率达 56%。

三年淘沙之后,百度糯米、美团、大众点评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直到 2015 年,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姻,成为新的互联网巨头,千团之争终于有了答案,百度糯米则在 2022 年黯然退场。

从 2003 到 2013,中国消费产业在时势的推动下进行了一次次变革性升级,波澜壮阔的商业篇章先后展开,诸多品牌由此起步,影响力辐射至今。

那么在接下来的十年,消费的大江大河往何处奔涌?又有哪些新品牌后来者居上,哪些老字号脱胎换骨?对中国消费产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之后的《2003-2023,中国品牌经历了哪些浪潮?(下)》一文中进行探究。

20 年消费风云,新的行业和品牌渐次涌现,这些品牌也曾经历周期,也曾应变求新,但最终不断破局,向上生长。

第一财经、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基于「应变 · 2023 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力大调查」项目四个月来的调查研究,同时融入中国消费 20 年的视角,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升级,将于 8 月重磅落地「2023 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峰会暨中国消费二十年创新论坛」活动。我们力图跳脱短视研究思维,坚持长期主义视角,深度挖掘消费行业全新格局下品牌的应变之道、应变之策,也会从中国消费 20 年的全景中,寻找到那些不断创新、跨越周期的企业,为当下提供方向性的参考,助力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

「2023 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峰会

中国消费二十年创新论坛」

合作伙伴火热招募中!

欢迎各大品牌加入「2023 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峰会暨中国消费二十年创新论坛」,一同探寻应变之道,也期待各位媒体伙伴与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与我们相聚线下,洞察消费行业全新趋势,助力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

合作联系

商务合作

咨询热线:021-62789199

(小助手在线时间:工作日 10:30-12:00,14:00-19:00)

邮箱一:BD@yinfinity.com

邮箱二:BD@cbndata.com

嘉宾合作

微信添加:niaW1005

邮箱:guyu.lyw@yinfinity.com

(添加请备注:姓名   公司   职位)

媒体合作

微信添加:veeonis

邮箱:taizigang.fsw@yinfinity.com

(添加请备注:姓名   公司   职位)

期待您与我们一同在变局中探求新解,寻找消费品牌跨越周期向上生长的新动能!

更多「2023 中国消费品牌增长峰会暨中国消费二十年创新论坛」内容将于近期陆续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