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消费智库第1640期文章作者: 运营社编辑部来源:运营研究社
新消费导读
激烈的竞争下,如果不能像星巴克一样,为用户建立喝咖啡的心智的同时,打造独一无二的第三空间概念,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
新茶饮们就只是换到海外市场继续内卷罢了,与此同时,除了面对强劲的同胞竞争,还要面对本土企业的竞争。
国内的新茶饮市场有多卷?不仅数量多,增长还飞快。《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在2019年年底,我国饮品店门店总数约为42.7万家,2020年年底门店数量约为59.6万家。其中,新茶饮类门店占比最高,达65.5%,门店数约37.8万家。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25日,「新式茶饮融资」事件数量和所披露融资金额就已经高过2020年全年,达到近10年来的顶峰。据悉,在2021 年,茶百道和古茗新增门店数量超 2000 家,蜜雪冰城在过去一年门店数量翻倍增长,而沪上阿姨已经连续三年以每年 1000 家的增速扩张。 显然,对于目前的「新式茶饮行业」来说,国内蛋糕基本被瓜分完毕,产品的升级空间已然触顶。在这种形势下,有大量企业和资本入场,就会有大量品牌和门店关停,在有限的市场和白热化的竞争下,谁也不会成为赢家。然而,运营社发现,那些过得还不错的新茶饮品牌,似乎大多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早就悄悄做了第二手准备——扬帆出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扎堆出海的新茶饮们……
国产新茶饮扎堆出海
回溯过去,中式茶饮的出海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即2012年-2017年间,以 coco 、老虎堂为代表的「珍珠奶茶们」进军北美大陆,凭借着物美价廉的优势和甜腻的口感,迅速征服美国用户的心。

1)进军新加坡的喜茶
作为国内贵价新茶饮的代表,喜茶在 2018 年就进军新加坡。不少媒体报道,喜茶在乌节路开门迎客的第一天,就重现了国内“排队两小时,取货十秒钟”的疯狂场面。乌节路是新加坡顶级零售和高端住宅聚集之地,喜茶所在的 ION Ochard 商场就坐落在乌节路上,拥有近 30 间茶饮餐厅以及乌节路最大的美食广场。喜茶在此开店,人声鼎沸的同时,竞争压力也非比寻常。


2)下沉到越南的蜜雪冰城
如果说新加坡因为网络和经济更加发达,成为喜茶出海的第一站,那么越南凭借着自身的「下沉属性」吸引了平价茶饮中的王者——蜜雪冰城。在越南的蜜雪冰城能便宜到什么程度?目前国内蜜雪冰城的价格在5-13元之间,按照汇率换算,越南价格大概为国内的8折左右。比如,同样一杯加糖圣代,国内的线下价格为6-7元,在越南为 16K 越南盾,折合人民币5元左右。

3)在马来西亚爆单的霸王茶姬
或许是为了避免和蜜雪冰城贴身肉搏,同样出售低价茶饮的霸王茶姬,将目光投放到了马来西亚。霸王茶姬是一家来自云南,主打中国风、茶味口感的新式茶饮,有云南的“茶颜悦色”之称。

新茶饮扬帆出海靠的不仅仅是「新鲜」
从 2012 年珍珠奶茶进军美国,到目前为止十年的时间里,出海扩张的新式茶饮不计其数。但是,大浪淘沙后,能够生存下来的品牌寥寥无几。运营社认为,以喜茶、蜜雪冰城以及霸王茶姬为代表的茶饮品牌,能够在海外开枝散叶,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在于,同时做好了「本土化」和「差异化」。1)本土化
茶饮作为高频快销品,往往和当地用户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出海过程中,那些「本土化」做得好的「茶饮品牌」往往生命力更强。本土化是指品牌在出海过程中,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生产、销售等环节,按照特定国家、特点市场的需要进行组织,包括产品、运营和人力 3 个方面。「产品本地化」是指根据当地用户调研,生产和当地用户匹配性高的产品。比如,喜茶发现新加坡人在饮食上尤其喜欢榴莲和咸蛋黄,于是伴随着新店首开,喜茶推出了各种榴莲味和咸蛋黄味的饮品、冰激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