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卖家在刚进亚马逊时,都激情澎湃,心怀梦想,以为暴富指日可待……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有卖家反映,今年的亚马逊不是在清库存,就是在清库存的路上。
回想之前,接到的咨询大多还是如何防止断货、断货应该如何应对或是如何突破发货限制等问题。可现在,大部分咨询变成了”大量库存该如何清?”
为什么变化会这么大呢?小匠觉得主要有这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2020以及2021年上半年的行情让很多亚马逊卖家产生了误判,在好销量面前迷失了自我。很多卖家在那时候选择大批量大批量发货,导致行情跌落之后,为了避免高额仓储费的产生,最终不得不选择清库存。
所以有人说,2021年亚马逊老板的野心有多大,2022年清库存的任务就有多重。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会有这么的库存滞销、裁员、业绩下滑现象,还是源于太多人的经营水平与行业发展速度以及波动变化速度不匹配。
另外一方面是过去一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攀升至75%,而消费者为了应对燃料和杂货等必需品价格的上涨,选择减少支出,减少冲动购买。
以近期美国的表现来看,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同比涨幅高达8.6%,刷新4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鉴于美国5月CPI数据,美联储议息会议预计美联储将维持加息路径,同时美国还会持续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早在之前,在给学员辅导的过程中,我们就提醒过各位卖家对行情判断不要过于盲目自信,也不建议过多的大批量补货。
而事实也告诉我们,实际情况的确并不如卖家所想,平台调整,消费预期下降,竞争激烈,导致货物积压,不得以只能通过低价来清理库存。

比如listing肯定词库的所有词排名是否有存在下滑的情况,查流量词的布局,收录情况和流量词的位置,然后对你Listing前后台进行关键词补充,利用推关键词的排名,同时这也是为了提高产品的动静态相关性,增加亚马逊对listing的收录。
站内:
去年6月1日亚马逊上线的批量清货计划,目的是为了帮助卖家处理冗余库存和买家退回货物,避免产生仓储费和废弃处理费,防止浪费,同时收回商品的部分成本。
第三方批发清货人将按总回收价值购买此库存,约占其平均售价的5%到10%(欧洲站点最高可达20%)。
不过实际可收回的金额与第三方批量清货人签订的合约费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操作方式在创建移除订单中选择批量清货以及设置数量就可以了。04申请库存销毁:针对库存较少,价格不高,质量低劣的产品可以直接通过亚马逊后台创建移除订单,申请销毁。虽然会收取少额的移除费用,但也释放了你的库容,进而给销量好的产品更多的备货空间。善用销毁功能也不失为一种上策,毕竟有些产品退回来的运费就是产品的好几倍。千万要注意,正常销售的商品不要点到这个选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过对于库存量特别大的,如果产品质量问题不大,建议还是考虑全盘优化文案,从listing的关键词、标题,文案,图片等方面重新入手,再通过慢慢盘活。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红带货,不限于像Youtube,ins,facebook等社交媒体,根据不同的产品属性选择不同的平台,往往也会有奇效。
若产品的目标入群精准于某个受众群体,找相应的某个群体的红人发帖,这种方式对清库存也是很有效的,有时候甚至可能带出来一个爆款也不一定。也可以给之前的买家发送邮件,告诉他现在复购,多少折扣,来帮助你清理库存,毕竟苍蝇再小也是肉。此外,卖家要注意,在清库存时遇到向你声称不亏本清库存或高价清库存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种99%是骗子。有些受过骗的卖家因此还被亚马逊判定过欺诈,导致店铺受到影响。
当然,避免长期库存有效办法还是要回归到卖家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上,要打破这种困境,必然是要卖家在产品、运营打法、组织建设以及供应链各方面都要有所突破。
面对当下日益激烈以及价格战横行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保住利润,董老师与众多大卖交流之后,也总结出了八点建议:1、树立及打造品牌理念为长期经营的战略;2、产品开发(研发)投入(精力与资金)做加法;3、运营打造成操盘手手型及优化运营团队结构;4、流量再进一步做细节做精准;5、重视及加大力度对竞品的分析及观察,自身listing详细页面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致;6、大数据化思维总结再总结爆款的成功率,搭建自己公司的运营体系;7、继续选择在竞争恶化品类的同学要保利保本求生存,半年或一年后求突破;8、很多品类产品已经升级到战略上的竞争,非之前的销量竞争,现状逼迫卖家需要看得更远,最终才能走得更远。行业红利消退,逐渐回归理性,随着行业环境的不断规范,合规要求越来越高,亚马逊企业要更注重长远战略,注重合规运营、精细化运营、体系化运营,才能在平台上长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