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 5 月 22nd, 2025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跨境电商正在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在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其带来了一份《关于提高我国跨境供应链数字化水平的提案》。在江浩然看来,目前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存在诸多挑战,在市占率、外贸规则的话语权上相对不足,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跨境供应链安全逐渐成为突出问题。

江浩然建议:需要在战略、规则、产业层面持续进行政策措施协同。特别是新型跨境贸易数字基础设施与跨境供应链安全密切相关,需要引起主要数字经济体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重点时指出,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高于整体外贸增速2.1个百分点。

但与此相对,我国在外贸新业态的发展上仍面临着不足和挑战。2022年,咨询机构发起了针对39个国家和3.3万名跨境电商消费者的调研,当被问及最近一次使用的海淘平台时,27%的消费者选择了美国电商平台亚马逊,亚马逊的全球购物网站用户规模牢牢占据了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

江浩然在调研中发现,除了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于美国,中国商家的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一个数据是:在亚马逊购物网站上,来自中国商家的销售额占比曾近五成,但近年来在多项政策压力下,中国商家的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从2020年底的约48%下降到了2022年底的约42%,与此相对,美国卖家在亚马逊的数量逐步增多,在2022年逼近50%的份额。

同时,江浩然认为,我国在国际贸易、数字贸易规则的话语权相对不足也需要引起关注。“在美国主导的IPEF(印太经济框架)和欧盟史上最严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背景下,我国跨境供应链安全逐渐成为突出问题。”他表示。

而在数字外贸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下,我国跨境贸易数字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调研显示,七成的企业主认为,跨境物流成本是当前对企业经营影响最大的因素;四成以上的企业主认为,在未来一年内,跨境物流成本不可能降低或降幅不足。

江浩然调研发现:我国跨境电商数字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海外仓等缺少公共服务网络,仓货互相“看不见”,影响跨境物流成本,进而影响供应链安全与稳定。

基于上述情况,江浩然为提高中国跨境供应链数字化水平给出了三方面建议:

一是在战略层面,建议由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统筹建立海外仓政企混合基金,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网络运行体系。在重点国家和地区搭建以海外仓和干线运输为主的全球物流运输网络;盘活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投入的固定资产,提供政策解读等合规服务,持续稳定跨境供应链。

二是在规则层面,建议商务部门支持国际贸易规则与数字化接轨,在国内外市场推广建设“商业+政务”服务一体化的政企合作数字系统;建议商务部门推动电子传输免关税、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的国际互认,为中小企业“出海”提供方便,并及时提供政企合作数字系统相关培训。

三是在产业层面,江浩然建议出台各种补贴、税收和便利措施时,优先扶持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支持将中国的数字贸易监管经验复制到海外拓展业务之中,同时通过立法保护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的正当权益,对遭遇的不公提供必要帮助。

(编辑: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

举报/反馈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