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轩)2月28日晚,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在乌鲁木齐正式开启新疆站巡演,引发了当地观众的强烈反响。3月1日,舞剧《五星出东方》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办,十数位相关领域专家、新疆文艺评论家参加研讨会,分享他们观看舞剧的感受。
研讨会围绕舞剧创作实践与当代价值的主题展开,专家们探讨了如何深入挖掘新疆重大历史题材资源,打磨更多文艺精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个话题。提到前一天刚看完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大为震撼。
“昨天看完了《五星出东方》我就很兴奋,这真是一部震撼的作品。”新疆音乐家协会原主席努斯来提·瓦吉丁说,该剧的文学剧本从出土文物出发,跨时空讲述了一个汉代的故事,“跨时空的表现方式难度很大,但它做到了老百姓能看得懂,又很耐看,这就是好戏!它获得了‘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文华大奖’,实至名归!”
《五星出东方》的舞蹈呈现也让多位专家赞不绝口,新疆军区文工团原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导杜渐说,“我们搞舞蹈的常说,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形式,而这部舞剧颠覆了我对传统舞剧样式的认知。”在他看来,《五星出东方》在故事内容上具有可舞性,舞蹈语汇丰富,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剧中的大群舞,塑造了西域各民族和平生活的群像,“群舞对舞台的调度要求很高,而这些群舞几乎都是正面面向观众,气场很强大,让观众在台下激动得坐不住。”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王泳舸喜欢《五星出东方》中幽默的舞蹈表达,“编导运用多种手段,将喜剧等多种方式植入其中,它幽默的风格,跟新疆很多少数民族与生俱来的幽默性格不谋而合。”在她看来更重要的是,该剧用一个虚构的故事,让观众感觉自己与出土文物产生情感的链接,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主题。
会上,专家们也对该剧的剧情设置、舞蹈、音乐、服装等方面提出建议。努斯来提·瓦吉丁建议,舞剧的音乐主题可以稍微强化一下地域特色,比如凸显一下当地特色乐器的音色,也可以强化箜篌等古老乐器的声音。新疆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迎春对剧中织锦护臂出现的桥段感到意犹未尽,“第一次五星出现瞬间的演绎可以再长一点,因为它是整部剧的核心,不妨演绎得再充分一些,也让观众更能理解剧目的主题。”
京新合作、文化润疆也是研讨会上引发专家热议的话题。《五星出东方》是北京市深入推动“文化润疆”工程的重点项目,也是北京首次以新疆和田当地题材开展的大型舞台剧创作,此次合作的成功也让文艺界专家们兴奋不已。“新疆是文物和文艺资源的宝库,但总体来说我们自己舞剧创作的力量还不是特别充足。”张迎春非常期待《五星出东方》3月10日至19日前往和田巡演时,可以帮助当地歌舞团排练,“这种手把手的教学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对我们新疆未来五年艺术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据了解,北京演艺集团将根据新疆专家的意见对《五星出东方》进行打磨,不断精益求精。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表示,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拥有大量文艺创作人才资源,新疆历史资源与文化资源都有极大的可挖掘空间,“我们有了《五星出东方》这样一个成功的经验后,期待未来北京能与新疆继续加强合作,进一步深挖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