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记者3月1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检察机关2022年共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3万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937件。最高检开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工作,对虚假诉讼问题加强法律监督,斩断黑灰“产业链”。
为加强对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检察机关依法打击侵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犯罪,强化商业秘密保护,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近两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220多人。
据悉,检察机关密切关注元宇宙、NFT、数据库、短视频等领域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将加强对知识产权权利类型、保护方式、法律风险等问题深入研究。
针对知识产权领域恶意诉讼现象,2022年7月,最高检专门印发方案,开展为期一年半的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工作。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批量维权、权利滥用行为以及虚假诉讼行为等开展监督,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中涉嫌犯罪线索的移送,积极参与对恶意注册、囤积商标等突出问题的行业治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表示,通过开展专项工作,检察机关全面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经济日报记者 李万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News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