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六甲: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一带一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从古至今,由东到西,海上扬帆,陆上展翅。今天的“一带一路”西行记我们从马来西亚的历史名城马六甲出发,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马六甲位于马来半岛南部,是古代马来王国马六甲的所在地。1396年,来自今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拜里米苏拉来到这里,建立了马六甲王国。历史上,马六甲是东南亚重要的贸易枢纽,今天的马六甲海峡因这一古代马来王国而得名。
新华社记者 林昊:我身后的就是马六甲海峡,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据统计,每年有近10万艘船来往于这条交通要道。早在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年代,马六甲海峡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桥梁。
提到马六甲,就一定要提到一个人:郑和。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船队,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史称“下西洋”。
马六甲州首席部长 伊德里斯:大多数人说,马来西亚的一切从马六甲开始。在马六甲,最早与外国的关系就是600多年前,14世纪末起,郑和七下西洋,5次让舰队驻扎在马六甲。据我所知,在这5次中,他来这里不仅是为了贸易和商业目的,他还曾保护马六甲免受暹罗和爪哇的入侵。
新华社记者 林昊:马来西亚当地华人把这里成为三宝山。据传郑和七下西洋,5次驻节马六甲,曾经驻扎于此。马来西亚的马来人称这里为Bukit Cina,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山。
郑和船队将中国丝绸、茶叶、瓷器等带到古老的马六甲王国,使马六甲成为繁荣一时的贸易中心,为马六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郑和的船舶停泊马六甲海域,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是名符其实的和平使者。郑和之后,西方殖民者也来到了马六甲。然而,他们带来不是友好,而是枪炮。
1511年,葡萄牙人攻入马六甲,马六甲王朝灭亡。1641年,荷兰人打败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1824年,根据《英荷条约》,马六甲被割让给英国。马六甲先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后来成为英国政府皇家殖民地,
数百年间,马六甲先后落入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殖民者之手。他们打着促进贸易的旗号,实际上打的算盘却是希望垄断贸易,攫取最大的利益。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再次让马六甲、乃至马来西亚感受到中国和平发展、互惠互利的诚意。
马六甲州首席部长 伊德里斯:“一带一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我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非常好的设想,在经济层面上让邻国获益。让所有与海上丝路沿线的国家与城市相互连接。我完全支持,因为马六甲可以在振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层面上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在600年前,郑和就曾经做到过。
现在的马六甲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枢纽港口地位。在马六甲以北约170公里,坐落着马来西亚最主要的港口巴生港。在这里,一些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正准备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扬帆远航。
夏宝文是马来西亚国际(中国)商贸中心董事长。经过数年的努力,他在巴生港自贸区成立了国际贸易与清真产业中心,他希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一个超大型、一体式的国际商务平台。对他而言,“一带一路”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期;马来西亚国际(中国)商贸中心董事长 夏宝文:我们也想在下一步的规划当中,我们要重点地突出,在‘一带一路’这个项目、这个战略当中,我们会怎样为“一带一路”周边的穆斯林国家,做产品外销和交流服务。
新华社记者 林昊:“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马来西亚,曾经古老的海上丝路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以上就是《“一带一路”西行记》在马来西亚为您发回的报道。我们还将继续一路西行,下周见。
新华社记者林昊马来西亚马六甲报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