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7 月 11th, 2025

价格战或许是汽车行业上半年年来最受关注的话题,在近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鸣宇也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专访时谈到了相关问题。

他告诉界面新闻,所谓价格战其实是各家公司在市场的快速变化中,调整自身策略,适应新的发展的市场行为,“这样的行为在过去十几、二十几年一直在发生”。他提到,汽车产业的上半场是资格赛,下半场是淘汰赛,现在淘汰赛已经打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席卷全国的价格战,不过是汽车产业整体转型的一个侧面。当然,这背后也蕴含着汽车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在专访中表示,目前,消费者对于跨国品牌支付溢价的意愿显著下降,只有不到50%的消费者愿意为传统品牌支付溢价。“如果将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分拆来看,新能源车超过60%的消费者不愿意为传统高端品牌支付溢价。”

在这轮转型中,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受到消费者青睐,尤其是比亚迪,在很多人看来,其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成为特斯拉之外的第二个代名词。而这两家汽车制造商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深度的垂直整合。

在产业发展初期的时候,汽车生产的很多环节还处于“开荒”状态,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的整体的配套能力尚未形成。在这一阶段,拥有垂直整合能力往往具备一定优势,但当产业区域成熟、规模化,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技术、成本等优势将会体现。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表示,当前,电动车产业智能化,包括软件等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具备一定垂直整合能力才能在市场获得优势,“但是再往下面发展,其实是动态的博弈过程,产业越来越成熟,它的规模越来越大就会有更多的创新者进入。”

他指出,当产业规模再成熟的时候,结构就会发生变化,不同企业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

在方寅亮看来,垂直整合的趋势背后还存在着汽车产业各环节中利润的变化。“传统主机厂原来很大一部分利润来自于动力总成,现在新能源化以后,这部分利润削弱了。很多公司在实现垂直一体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了推动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收获未来产业真正的利润点。”

产业竞争之外,汽车行业对消费者心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管鸣宇在专访中提到一个数据,据麦肯锡消费者调研,当一个消费者想买车的时候,真正想到的品牌只有三个。在特斯拉、比亚迪领先优势已经较为稳固的当下,如何完成品牌重塑,讲好自己的故事,将是汽车公司们共同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汽车产业链发展方面,管鸣宇表示,很多其他地区的主机厂和供应商在走出其主要市场时仍采用抱团发展的方式,“我们觉得也值得中国很多汽车公司、零部件产业深度思考,怎样在未来形成集团军的优势。”

对于中国汽车出口,管鸣宇分析称,从每个地区的汽车公司以及它在目标市场的份额来看,中国汽车公司目前还处在“婴儿期”。他判断,未来三年将是决定期,通过这三年考验的公司将真正成为世界领先的制造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News财经APP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