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12月,带着为阿里寻找新增量的重任,蒋凡开始执掌阿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正式出海。
在蒋凡上任之前,我们知道,阿里的海外业务主要包括Lazada、速卖通、Trendyol和Lazada等B2C业务以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B2B业务。上任之后,蒋凡经过半年多的调研梳理,最终祭出了全托管和本土化运营两个策略,并集中在速卖通、Miravia和Lazada三个重要用户触点上大做文章。特别是全球速卖通,更是被蒋凡寄予厚望。
2022年初,刚刚分管阿里海外业务不久的蒋凡就针对速卖通商家推出了一系列调整方案,包括:对已入驻商家进行年度销售额考核;提高新商家的入驻门槛;关闭个体工商户入驻入口;限制商品发布数量等。这些新政,都指向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为速卖通重新定位,提高准入门槛,确保优质供给。
过去,市场一直把速卖通当做海外版的淘宝。靠着中国完善的供应链和义乌小商品的崛起,速卖通十分顺利地进入了俄罗斯等地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但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就必须要提高优质供给、品牌出海。
于是,提升品质成了蒋凡给速卖通未来发展定的基调。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大准入政策”外,蒋凡还在速卖通推出了“扶持优质商家”的AE Mall计划,很快便吸引了坂田五虎(蓝思科技、泽汇、宝视佳、公狼、拣蛋网)等的加入。
更值得一提的变化是在去年年末,蒋凡带领着速卖通团队推出的“全托管”服务。所谓“全托管”,意思就是由平台承包店铺运营、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而开店的企业就只需要做好货品的生产和入库即可,主打一个“简单出海”。可以看出,蒋凡的这一招,是在积极鼓励优质工厂、工贸一体企业或者有产品优势的外贸公司加入速卖通,从而为全球买家带去更多的优质供给。
在买家端,注重提供优质产品;在卖家端,注重服务支持,蒋凡这套直击痛点的打法,让速卖通的活跃度不断提升。仅今年2月,速卖通就先后推出近100场招商会,覆盖了全国30多个重点城市产业带。而在海外,速卖通在韩国、俄罗斯等重点国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场份额节节攀升。
被蒋凡寄予厚望的速卖通,正在慢慢迸发出新的活力,未来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