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微信上线了“裂开”等6个小表情。消息一出,立刻被推上了微博热搜榜。有表情的网友纷纷玩起了新表情,而没有表情的网友却在线幽怨:“为何我没有?”
微信官方的回应也十分有趣:“今晚都会有的。”


01emoji的魔力

微信推出新的emoji,竟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真是小小的emoji,大大能量。
emoji最早起源于日本,又被称为“绘文字”(日语:絵文字/えもじ )。

emoji之父栗田穣崇
emoji的创始人是栗田穣崇先生。1999年,手机多半是黑白屏幕,而且屏幕很小,1个画面只能表示48个文字。
他觉得这种消息传达的方式很无趣,想要把消息变得更人性化一些。
他参考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期所诞生的统一指示图和漫画,创造了最早的emoji。

没想到后来,emoji火遍全球,成为了大家网络社交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截止2016年12月,全球每天使用Emoji的次数达到了惊人的60亿次,在周末的顶峰期,这个数字还将达到更高。
后来甚至有个叫Jeremy Burge的人为emoji创建了搜索引擎Emojipedia。

在2002年7月17日的苹果Macworld大会上,首次发布了iCal日历,而日历的emoji表情显示的数字就是7月17号。于是Jeremy Burge还建议把每年的7月17日设立为“世界emoji日”。
于是每年的7月17日就成为了“世界表情包日。”

随着时代的发展,emoji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与多元。也成为了一个时代与社会改革变化的一个缩影。
2014年,在广大网友的建议下,制定全球emoji表情包使用标准的统一码联盟(The Unicode Consortium)计划增加五种有色人种表情。这一计划已在2015年得以实现,表现了人种的多样性和对不同人种的包容性。

后来emoji中也加入了“月经”表情,为打破月经羞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其中的过程也分外艰难,从选择到审核通过这一表情,就用了长达两年之久。
2017年的一项调查强调,在英国,月经给女性带来羞耻感。随后,英国国际计划组织开始了争取月经表情的活动,并推出了五个方案。

网友投票选出了第三个表情,于是这个组织就带着它去送审。
但是,被统一码联盟拒绝了。
后来英国国际计划组织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血液与移植中心合作完成了“一滴血”的emoji设计,也成为了如今的月经表情。
虽然一个小小的emoji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至少它帮助我们说出月经,助力月经正常化。

此外,在统一码联盟新发布的2020版Emoji 13中,就包括了55个性别和肤色变体以及新的性别包容性表情符号。更加关注跨性别群体以及性别平等。

微信这次发布的新表情,也与最近的“裂开”“打工人”等网络热词、社会现象相挂钩,展现当代人的生活。


02你真的懂emoji吗?
近日,郑州骨干教师培训的几页PPT引发了热议。原来,他们给老师进行了一场表情包和语气符号的培训。


这一培训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好评。毕竟,年轻人都害怕长辈发“微笑”表情
在很多中老年人心中,这个表情代表了友好善良的微笑。
而在较为年轻的人心中,这个表情成为了带有讽刺、负面情绪的“呵呵”、苦笑、皮笑肉不笑……
不同的年龄不同背景经历的人,对不同的表情有不一样的理解,这就让使用emoji交流有了一定的困难。面对emoji,你真得懂它背后的含义吗?

除此之外,不同的平台显示出的emoji也各不相同。

在emojipedia网站上,就列出了十几个平台的emoji形象。同样名称的emoji,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APP上就变得不一样了。
究其原因,还是版权的问题。

别人手机和你的手机上同样名称的emoji,看到的形象却各不相同。所以,你真得懂emoji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