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7 月 13th, 2025

在4月26日召开的第三届公园城市论坛和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天府新区总规划师匡晓明,将如何通过规划设计发挥天府新区生态空间价值的关键点落在了服务“人”的需求上。

在匡晓明看来,天府新区在五、六年的建设当中,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城域关系构架。下一阶段最重要的是协调好绿化空间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关于如何实现最大化价值,匡晓明也提出三条路径。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匡晓明

第一点是需要使建成的绿化空间和绿地框架实现本体价值,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实现它的“外置”价值。 原来天府新区沿道路发展布局,转变为“沿河”“沿绿”发展布局的新模式后,需要充分发挥好绿化周围城市空间的“沿绿”功能和价值。

第二点是围绕着城市绿化的界面,增强其活力性。像是将类似于宽窄巷子、太古里这样的活力空间放置在绿化旁边,使绿化空间能够充分发挥聚集人群的作用。

第三点则是在规划设计中更人性化地考虑人居环境建设。例如合理规划靠近“绿化空间”第一排房子的高度,让居住在高层建筑群的后排房屋居民也能够看到、感受到绿化空间,从而提升周边土地价值。

对于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匡晓明依旧选择从小切口引入,将问题的答案抛回到城市公园与人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共生,人与城市共创,人与社会共享。生态绿地不仅仅是城市的“绿意”点缀,更应该成为承载产业、能转换生态价值的“绿色”底色。

“我比较关注的还是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空间的契合度。尤其是高楼层建筑群中靠近‘绿化空间’的第一排房子,原来可能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现在它成为拥有绿色景观的‘灰色’公共空间,那么第一排房子能不能成为准公共空间?我想这一点非常关键,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想如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要求,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比如沿着屋顶边进行绿化种植。在零碳方面再向前‘走’一步,我想这可能是接下来从‘表象性’的绿色建设到实现‘内涵’绿色建设的一个转变。”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昌娟 摄影记者 王勤

编辑 柴畅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