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正邦本就深陷 ” 建设贷 ” 风波,此次又被 ” 暴雷 ” 信托牵涉其中,昔日的 ” 养猪巨头 ” 缘何落入如今的境地?
文 | 新消费财研社
近日,恒银科技发布的一则公告,让正邦集团卷入其中。
在恒银科技披露的逾期兑付信托计划的进展公告中,其中一款信托的融资方正是曾经的农牧行业龙头——正邦集团。
作为江西省首家营收突破千亿元的民营企业,正邦创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2020 年,正邦营收正式迈入千亿门槛,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市场变幻莫测,正邦近两年的境况也急转直下,已连续两年业绩巨额亏损,目前更是已经跌入破产重整的低谷。
祸不单行的是,最近正邦本就深陷 ” 建设贷 ” 风波,此次又被 ” 暴雷 ” 信托牵涉其中,昔日的 ” 养猪巨头 ” 缘何落入如今的境地?
长安信托 ” 暴雷 “,正邦科技牵涉其中
近日,恒银科技发布公告,披露其购买的两款逾期兑付信托计划进展,两项信托计划分别是长安信托公司发行的 ” 长安宁—盈祥 1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 和国民信托公司发行的 ” 国民信托 · 慧金 87 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
据公告显示,这两项信托计划金额合计 1.85 亿元,预计收益金额高达 2925 万元。但是两笔信托逾期已近半年,恒银科技仍未收回近 2 亿元本金及投资收益。新消费财研社了解到,2021 年 9 月,恒银科技斥资 1500 万元购买长安信托发行的 ” 长安宁—盈祥 1 号 “,期限 12 个月。项目资金用于正邦集团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计息日期 12 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 8.00%。
所以事实上,去年 9 月恒银科技购买的长安信托的信托计划就已逾期。时至今日,” 长安宁—盈祥 1 号 ” 中恒银科技投入的 1500 万元的项目本金和剩余投资收益均未收到,目前,恒银科技合计仅收到信托产品投资收益 63.67 万元。
对此,长安信托回应称,” 长安宁—盈祥 1 号 ” 的融资方正邦集团未按约定如期履行还款义务,造成信托计划逾期。长安信托目前已冻结正邦集团持有的正邦科技非限售流通股股票 6762 万股,并已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完成执行案件的立案。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 ” 长安宁—盈祥 1 号 ” 发行前,正邦科技就已经陷入巨额亏损的困境。
据公司财报,正邦集团2021 年一季度仅实现归母净利润 2.11 亿元,同比下降 76.63%;前两季度亏损 14.3 亿元,同比大降 159.16%;至 2021 年前三季度,亏损金额已高达 76.37 亿元;2021 年全年,正邦集团亏损 188.19 亿元,同比下降 427.63%。
而正邦集团未如期履行上述信托计划还款任务,也是因为公司资金链断裂,缺乏流动资金。而这也是最近正邦 ” 建设贷 ” 风波的导火索,此事闹得动静不小,不仅让正邦背负了 ” 骗贷 ” 的嫌疑,也让一众正邦经销商苦不堪言。
深陷 ” 建设贷 “” 养殖贷 ” 风波
公司欠款变供应商贷款?
2020 年,正邦集团的发展迎来 ” 高光时刻 “。
受 ” 猪周期 ” 上行的影响,正邦的农牧业务空前向好,当年营收突破千亿元,净利润达到近 500 亿元,股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市值一度接近 700 亿元。与此同时,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随之身家暴涨,一度问鼎江西首富。
如此良机,正邦选择大举扩张。在 2019 年、2021 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定增,其中 2021 年定增募资规模达 75 亿元,增发价 13.16 元,主要用于沾化正邦存栏 10 万头生猪育肥场 ” 种养结合 ” 基地建设等 14 个项目 + 补充流动资金。就在林印孙准备大干一场、公司未来看似一片光明之际,自然也吸引来了更多经销商达成合作。不过故事的走向此时却迎来了 ” 两级反转 “,因为 ” 猪周期 ” 在逐渐步入下行阶段。
进入 2021 年后,生猪期货价格指数暴跌,从年初的 29226 点跌至当年十月初的 13485 点,如此市场变化,让纷纷大举扩张产能的上市猪企承受了极大的经营压力,正邦集团就首当其冲。
据悉,正邦科技的股价从 2021 年年初的每股 16.9 元左右跌至年底的 9.66 元,股价接近 ” 腰斩 “。
与此同时,大肆举债投资也让正邦集团的现金流压力空前大增。在新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往按建设进度节点打款的合作模式已让正邦集团逐渐无力承受。
于是在 2021 年 11 月前后,正邦集团向多家工程承包商提出,先让承建商以个人名义贷款,款项用于正邦集团支付给施工单位的进度款,利率和手续费由双方平摊,一年后由正邦方面归还本金及利息。
经过多次商议后,正邦集团与经销商最终达成了这份协议。但是一年有余的时间过去后,正邦集团的财务状况非但没有好转,业绩反而一降再降。去年 10 月,正邦科技正式申请破产重整,正邦集团也未能兑现 ” 在贷款到期前向银行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 ” 的承诺。
这样一来,原本应由正邦集团背负的应收账款,却通过与银行、担保机构共同签署 ” 建设贷 “,转化成供应商背负的个人经营贷,这可坑苦了一众供应商们。
有参与贷款的供应商和媒体透露:” 正邦集团只支付了前 3 个月利息,此后的利息和本金都没有归还。”” 虽然正邦说提供了续贷的选项,但是正邦现在正在申请破产重整,无法提供担保。这导致银行无法续贷,同时也没有办法处理我们的逾期记录。”
据有关媒体报道,此次贷款涉及的总金额超过 1.9 亿元,手续费和利息费用超过 1400 万元。目前已有近 70 余名正邦集团的工程承包商正饱受正邦集团的 ” 建设贷 ” 逾期的困扰,其个人征信、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等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 6 月正邦集团还曾推出一款 ” 养殖贷 “, 即正邦集团向银行推荐养殖户贷款,由正邦提供担保,贷款期限 10-12 个月。养殖户与正邦合作期间,缴纳押金才能领到猪苗;若在正邦的推荐下找银行办理养殖贷,就可避免缴纳押金。
除此之外,正邦还被指借助员工名义办理 ” 养殖贷 “,以快速获取现金。据悉,正邦员工办理的 ” 养殖贷 “,操作方式为虚拟签订承包或租赁猪场合同,贷款过程疑似存在造假情况。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朱丹蓬认为,正邦亏损不是个例,但其负债率高于同行,亏损在猪价回暖后仍未见改善,这与其盲目扩张不无关系。在过去生猪价格高光时刻,猪企不断加码存栏量,使产能、运营均处于满负荷状态,而随着猪周期恢复,正邦没能及时做好调整,最终使企业陷入巨亏,诱发 ” 董事长被限消 “、” 代养户断料 ” 等风波,而上述事件难免会对正邦的商誉、品牌造成不良影响。
业绩连年巨亏成 ” 老赖 “
被执行总金额近 2 亿
2022 年 10 月,正邦科技发布公告称,正邦科技及控股股东正邦集团均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正邦集团与一致行动人江西永联进行实质合并重整已获法院批准,并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正邦科技重整申请至今未获通过,被法院裁定启动预重整程序。
截至 2022 年三季末,公司总收入 133.76 亿元,同比下降 66.54%;归母净利润 -76.44 亿元,同比下降 0.22%;总负债 349.02 亿元,负债率达 113.82%:现金流为 -27 亿元,同比下降 51.35%。
今年 1 月 31 日,正邦科技发布 2022 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2 年净利润将亏损 110 亿元至 130 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 95 亿元至 115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 -84 亿元至 -64 亿元。正邦科技表示,公司资金压力巨大,为快速回笼资金,肥猪提前出栏导致均重严重偏低,导致育肥阶段料肉比、存活率等饲养成绩较差。
随后,深交所针对于此份业绩预告迅速下发关注函,要求正邦科技进一步说明,报告期内仔猪压栏导致死亡率偏高、各项期间费用同比变化、对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等事项具体情况及原因。1 月 17 日,正邦科技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正邦科技预计 2022 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上市公司可能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但实际上,早在去年 9 月,正邦科技的净资产就已经为负数。
目前,正邦科技已启动预重整,但法院关于受理正邦科技的重整申请裁定书迟迟未下,公司能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不确定性。
最新消息显示,据天眼查 App,近日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营正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 3557 万余元,执行法院为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法院,关联案件为东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口支行与上述两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存在多个被执行人、限制消费令及终本案件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 1.8 亿元。
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显示,正邦科技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业内人士分析,在业绩连年巨亏、多项债款逾期无力偿还的情况下,正邦科技内部的经营状况已出现很大问题,正邦科技破产重整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如不能尽快敲定重整草案,全面整改经营状况,则企业今年暂停上市的可能性较大。
◆ ◆ ◆ ◆ ◆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