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朋友给我抱怨说:前段时间,新能源连续大跌,实在扛不住了。于是,转换了一半的仓位去追今年的主线信创AI了。结果,刚刚转换完,新能源却迎来了“仰卧起坐”,AI板块又开始下跌。

所以,每一次行业轮动,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现实:我们普通投资者,还是老老实实做好行业均衡配置,少去做行业轮动。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和券商披露了二季度投资策略,大都在均衡配置方面提高了共识。比如,不少基金公司表示,经济数据回暖仍在延续,A股整体持续修复整固,结构性机会有望不断呈现,建议后续均衡配置,重点关注顺周期、TMT、食品饮料、新能源等板块的机会。这些基金公司建议的配置方向既包含了价值,也包含了成长;不仅有顺周期还有逆周期。总的来说,就是基本上涵盖了“全行业”。
这时,很多基民朋友就会有质疑了:
各行各业都买,这不就是摊大饼吗?
这些专业机构的分析不应该明确给出未来哪个行业会好吗?
其实不然,“均衡配置”已经成为了大趋势。
特别是在今年来,中概互联、中特估、信创AI、芯片半导体这些轮番上涨,又有多少人能提前预测准呢?
所以,短短一个季度再次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市场是难以预测的。很少有人做到预测准短期哪个行业会涨,然后短期轮动过去潜伏待涨。
均衡配置下,超额回报从哪里来?
答案很简单:连基金经理都很难在去年底提前预测今年AI会涨(很多都在今年大涨后,做右侧趋势投资),那么我们就更不应该去追求“短期的阶段性的”超额回报。回顾近期各个市场阶段,在每一个阶段,表现好的行业都是极少数。
但是,只要把时间拉长,很多行业的长期业绩都是不错的。再加上运气和市场风格轮动的因素,一旦均衡配置了,总有一两个行业会遇到风口,就有了超额回报。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我们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这句话其实就说明了“预测不准”的原因。那就是“市场未来的表现,取决于我们大家目前还不知道的信息”。
比如突发的俄乌冲突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从而传导到产业链中游和下游;比如硅谷银行突然暴雷,造成了银行业的挤兑和恐慌,助推了黄金价格的猛涨。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提前知道的信息,而没有这些重要信息,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预测。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展望未来,市场的表现基本上取决于目前还不知道的因素,这正是市场很难预测的原因。
所以,再回到开头基金公司和券商们建议说“均衡配置”时,也说明了他们也“认输”了,他们也不知道接下来啥会涨了。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就是做好能力圈以内的事情,比如擅长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就老老实实挖掘被低估的个股,而不要去盲目追风口;擅长科技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也老老实实去挖掘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而不要盲目追煤炭和地产。
我们从历史数据就能发现,无论是坚守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还是长期坚守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拉长时间来看,都是盈利的。也就是说,短期没有猜中风口,完全不影响长期的盈利。
普通投资者,如何做到均衡配置?
对于我们理财经理和普通投资者而言,不再逞能的表现就是做好3个均衡“股债均衡、风格均衡、行业均衡”以应对接下来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
● 股债均衡:应对经济周期变换;
● 风格均衡:应对市场风格频繁切换;
● 行业均衡:应对热点行业轮动;
很多基金在2022年大跌,理财经理们为了让客户尽快回本,都拼命让客户“越跌越买”这些基金,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不均衡。最近我们就看了一个投资者的基金持仓,经过账户诊断,发现他的基金全是偏股混合型,没有债券型基金,风险极高。而基金中,也是重仓成长风格与质量风格的,连1只价值风格的基金都没有。这样难怪他在2022年回撤极大,也去银行投诉得最多。
如果你还不知道“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具体该如何做3个均衡,今天给大家介绍“九思KABE基金账户诊断”中给出的实操落地的均衡配比的思路。
1. 根据“客户预期收益与能承受的最大回撤”,一键给出适合客户的股债配比;
2. 根据权益仓位,确定客户风险承受等级:
● 80%以上:积极型
● 60%~80%:成长型
● 40%~60%:平衡型
● 20%~40%:稳健型
● 20%以下:保守型
3. 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等级,我们给出的“风格与行业”均衡的配比建议:

说明
● 同时配置多种基金风格能有效平滑短期波动。
● 为更好控制波动,对于“权益类基金”:单一风格占比不超过40%,单只基金占比不超过10%。
● 为进一步降低单一基金的影响,每一具体类型/风格基金,至少配置2只;投资金额越高,应该相应增加基金只数。
大盘又到3300点,基金还亏20%,到底该怎么办?
芯片AI飞涨,手里的白酒新能源跌不停,到底该怎么办?
这时很多人的想法是去“换基金”,想把自己手里的“瘟基”换成近期开始涨得好的基金。殊不知,一个客户基金持仓亏损严重最大的问题不是某几只基金不好,而是没有做好均衡配置。
一只基金接下来表现如何,我们根本无法预测。谁也不能保证换一只基金后面就一直涨。我们能做的就是剔除明显不靠谱的基金经理。如果基金经理没有大问题,那就做好均衡配置,耐心持有,坐等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