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7 月 8th, 2025

谢邀。

简单说一下吧。整个迦太基时代,古典兵团战争最大影响来自于两个:

1,地缘条件。

2,组织力。

古典寡头制帝国由于整个地中海地区人口分布的倾向,以及内部组织方式的区别,所带来军队战斗力和战争潜力是也能够像很大的,以及前两世纪左右,区域兵团作战除了地中海天然的水路交通和陆地道路以外,对于整个兵团作战几乎都无法逾越地理条件,而筑城技术的发达,使得当时要对一个有后继组织力的古典帝国进行全面征服是很麻烦的。

而迦太基在军事大神汉尼拔的统领下,在坎尼会战完成了极度经典的古典式包围,中央步兵集团与两翼的骑兵则由中间进逼,使得整个陷入战线错位的罗马军队彻底被穿插分割,甚至无法近距离组织起后退阵型。而这次战役,S.P.Q.R损失近乎五万人。这次胜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业文明在寡头制组织力的薄弱下(因为商业文明的流动性抬高,无法如农业帝国形成快速的组织扩编和后续战争潜力),利用雇佣兵制度,由于军事扩张的节节胜利,使得这支力量变得尤为团结,而且治军严谨。但是这种军事能力是战术意义上的,并没有统筹为某种强大的战略集团,甚至于战术意义上攻城也是一大短板。

但是占据北非诸地的迦太基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北非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分布极度不足,第一次布匿战争将罗马远征军打了重创,但是依然弥补不了由于前期海军失利,甚至于海军是全盘输掉的,造成西西里地区的陆军陷入困局,使得虽然在战术上,迦太基将罗马打了个半死不活,但是失去了最重要的西西里和科西嘉一线的欧洲领土,而这块区域的农业经济产出是尤其重要的。这种地缘状况,使得迦太基实质上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北非的土地产出根本不可能保证迦太基继续作为一个军事帝国运转,直接是国内财政状况恶化了半个档。

所以北上伊比利亚是必须的战略空间扩充。但是问题在于,商业群聚的经营方式,使得经济组织点是围绕银矿开始的,所以整个半岛北方到高卢地区整个小高原的蛮子部落非常彪悍,几十年在伊比利亚的经营虽然不错,但是实质性就只是控制了沿海的商贸要地。而后期的西班牙战略腹地,在哈米尔卡尔率军经海路到达西班牙后,很快就占领了西班牙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北部边境推进到以法奇角和内奥角。是完全的汉尼拔家族的大本营。但是这个大本营并不稳固,长期出于一种“战略平衡”之中,拖住了大本营过半的组织能力。

问题也就开始了,迦太基是个商业帝国,而这种地理隔绝造成了,帝国的组织力成了二元议事体系,常年汉尼拔家族和本土子啊进行扯皮,这造成了帝国实际上分化成两个孤立系统。但是这次不一样,本土的寡头大爷,哪怕是汉尼拔的政敌,对于这场战争也是相对支持的,前期对于战争的后勤,钱财砸得也非常多,围攻萨贡坦前,一直保持着反复的军团补给,利比亚步兵甚至零零碎碎送了两万多人到南意大利地区。

但问题来了,为毛这些人对于汉尼拔的支持如此热情?

寡头制商业国家的战争和农业帝国并不一样,商业帝国的战争需要直接的经济收益,因为早年的商贸条件尚未达到庄园经营,使得除了城市系统附近的土地,大片征服地的经营实际上并不吸引这些寡头们,而农业帝国需要土地征服来扩充生存空间。于是,寡头认为孤军从西班牙大本营,并依据伊比利亚半岛兵源的作战,是不会对于本土带来风险,反而会有很大收益的行动,说白了他们想汉尼拔去当打手,无论是有收益还是被消弱,对于坐镇本土的寡头们都是收益,唯一风险是汉尼拔吃了春药,把核心同盟吞掉大部,以至于军功和实力可能会回来将寡头们清算掉。于是建立在雇佣兵体系上的商业帝国,在军事上进行零零碎碎的本土支援,但是真正的战争潜力大本营却被孤悬于海外,商业帝国这种商战式的军事行动思维,根本无法达到农业帝国的组织力水准,元老院几乎卖内裤来支持战争,甚至于战斗意志极度顽强,所以迦太基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几乎完全依靠的就是汉尼拔军事集团的单独战略能力。

所以,即使是支持,也对汉尼拔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

2,拉丁同盟是罗马早期的后备力量,这个同盟并没有这么稳固。所以汉尼拔试图通过某种军事威权,来吸引部分成员加入,这个在战术上没有问题,叙拉古和马其顿,希腊,高卢一线部分部落等人也确实掺了一脚,他也寻求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但是想仅仅靠军事威权,就想把经过这么多年经营意大利核心联盟给拆了,还想靠孤悬的西班牙大本营为后盾,来形成一个弧形的反罗马同盟来对于罗马核心地区进行战略包围。。。。这个实在是稍微幼稚了一点,罗马核心同盟的稳固程度超出想象。

3,他的军队主要是三部分,跟随他翻越比利牛斯山的直属精兵,努米底亚骑兵,再就是进入高卢部群时的高卢军团,而且还顺手玩战象,我只能说,实战结果表示,你玩得真开心。而处处作战,其实整体上都没有占到太多便宜:

1,费边战术不是简单的什么清野战术,而是战术上避免和精锐敌军决战,战略上却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压缩对方的生存空间,即使他的军队驶进意大利最富有的省分Samnium,沿途破坏掠夺,费边仍只是保持距离的尾随着,始终不与他进入决战。费边消极的策略在罗马极不受欢迎,但是与一战的英法与德军的交战在想法上相似,汉尼拔最后5年都被压缩在南部无法对罗马产生什么伤害了。因为汉尼拔在欧洲的组织能力有限。具体战例是,卡普亚这个转折点,整个不匿战争期间,罗马人兵力一直占优势,汉尼拔能收服卡普亚,但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卡普亚被罗马大军围困,汉尼拔使出围魏救赵之计,佯装要进攻罗马,费边结果不鸟他,和他玩一二三木头人。最后卡普亚被收复了。

2,普利亚平原的补给重地坎尼,截断其对罗马的粮食供应。但是坎尼会战虽然威武霸气,但是有一定的机遇成分,那就是在本土对于地理条件的运用,这和卡莱战役罗马被帕提亚的机动作战玩死不一样。迦太基的兵团布置并非什么高机动性布置,很大程度是坎尼会战将整个中线的兵团从传统的重兵三角展开,换成了更长,更薄的展开阵型,利用地理条件和罗马决策迟钝进行漂亮的穿插,这里面有一定机遇的成分。问题在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罗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对于中线进行死命地重兵团突击,而穿插运动尚未完成,迦太基整个兵团就崩溃了。

3,和Cladius Markels的战斗,整个迦太基没占到什么便宜,虽然汉尼拔的天赋比对方将领高很多,两次诺拉战役,米斯特罗(Numistro),甚至于叙拉古。最后Markels死于伏击战,不过这也说明事实上汉尼拔的野战推进没有后世文学家想的那么所向披靡。

靠天才救赎的商业帝国在这方面是永远比不上军事家辈出的军事帝国的。

执政官萨利那托和尼禄分别在南北两线对抗汉尼拔和哈斯德鲁巴也是个例子,尼禄来了个暗渡成仓,直接在北线增员一个多兵团,直接导致哈斯德鲁巴在北线被罗马军团截住,汉尼拔与其无法会师。而哈斯德鲁巴也是采用穿插战术进行展开,先不说北线的地理条件和本土差之甚远,尼禄的兵力和激进战术思路根本不给他展开的机会,中线被锤破,哈斯德鲁巴还莫名其妙挂了。

而大西庇阿就不说了,在整个伊比利亚的运动战,在汉尼拔无数次从西班牙大本营调兵填窟窿的时候,大西庇阿都能抓住机会去掌握伊比利亚半岛战略平衡的节奏,最后在扎马战役完成漂亮的突击。

罗马海军对于整个马其顿战线的牵制,使得松散的汉尼拔同盟根本玩不下去,以至于退出战争。

所以在扎马之前,汉尼拔已经没有什么戏唱了,而扎马之后,远征军已经彻底打空了迦太基的家底,迦太基本土寡头们的算盘也彻底落空。

不过这不是汉尼拔之错。。。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