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7 月 8th, 2025

1.成立筹备小组

当企业觉得有必要上ERP项目时,最初的工作则必须是成立项目筹备小组,这是第一步,可以说ERP就从这个头开始了。成立项目筹备小组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1)为企业正式地导入ERP概念与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理论输入)

(2)对企业的ERP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分析报告,对项目的预算与总体计划做安排,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可行性分析报告,预算方案和整体规划方案)

(3)进行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需求分析,提供分析报告,为企业ERP系统的选型工作做好准备;

(需求分报告和方案选型准备)

(4)进行ERP系统的选择,包括选择ERP软件系统、实施的顾问公司等。

(方案、系统选择、供应商提案或宣讲,即采购预案)

成立筹备小组的成员一般包括:

企业的管理者代表(如副总经理、副厂长等公司级或厂级领导)

企业管理部门(企管部、策划部等)主要领导、计算机信息部门主要领导、各业务部门的特选业务人员或管理人员(也可以作为联络员,并不全部参与)。

概括地说是三种人员:领导、熟悉管理业务及熟悉计算机业务的人员。

(这里可以将三种人员分别描述为:管理支撑,业务支撑和信息技术支撑。为啥?没有管理支撑,你搞不了。没有业务支撑,你搞不好,没有技术支撑,你搞不成。很微妙是不是。反过来看,就有了三个小方向:加强管理,加强业务,加强技术。任何操作层的绩效取决于基础支撑层的水平,假设基础支撑层足够强大,你想搞什么搞什么,假如基础支撑层很弱,无论你想搞什么,都举步维艰。很简单,假如技术或者基础支撑足够强大,业务层就很有底气,什么活我不敢接,什么活我不能做?假如业务层足够强大,管理层搞起战略或者规划就很有底气。

顺便说一句,看企业看什么:看管理水平,看业务水平,看基础支撑水平(不单单是技术哦)。

再往下延伸一层:搞管理的搞管理,搞业务的搞业务,搞技术的搞技术。这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趋势,挡不住,即便现在挡住了,以后也挡不住,为毛?只要企业往前发展,必然导致业务量骤升,也必将导致各类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输出,才能达到效能最大化。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你将两个管理人员丢在一起比较,才能看出管理水平,将两个业务人员放在一起,才能看出业务水平,将两个技术人员放在一起,才能看出技术水平,甚至将两个研究人员放在一起才能看出研究水平,我们说适当的竞争促进核心竞争力,只有同类型的放在一起才能激起浪花:下棋的和画画的放一块,能搞出什么来?最后是下棋的学会了画画,还是画画的学会了下棋?或者下棋的有了画画的水平,画画的有了下棋的水平?

有小伙伴就问了:我既会画画又会下棋,该划到哪一层呢?这里采用了打破连接点的理论,直接跳过是否要划分直接问如何划分,就像是当客户犹豫买不买的时候,直接跳过去问想买这个还是想买那个对吧。回到画画和下棋的问题上来,怎么划分,让你当馆长好不好?选一个呗。

要想效能最大化,那就不是两个,是所有同类型的。以上论述只是沙盘,或者一种观点,不服来辩,有指导意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给我。)

另外,企业最好请专门的咨询机构来参与企业的筹备工作,这样便于展开以后的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评估)

2.ERP知识培训

企业要准备上ERP项目,就先要了解什么是ERP及ERP能为企业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及后续的选型提供理论基础。

在ERP售前的技术支持中,有的企业在ERP软件选型中,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及信息管理部门的人员对ERP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多比较、多听了几家ERP供应商的讲解、宣传后,也只是摸索到一点边。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做好选型可想而知。同样,企业需不需要上ERP项目,企业实施ERP的财力、人力、物力是否具备等问题都要在对ERP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要进行ERP知识培训,可以外派人员去学习,也可以请一些有关的咨询机构、软件公司进企业来授课。较好的方法是请进来,最好请ERP领域的咨询机构。

通过中间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了解更多的ERP行业情况:ERP的软件、实施力量、市场份额及后续服务的保证等。而且通过请进来培训,可以让企业的更多人员接触ERP知识。

(如果一些企业小伙伴想了解ERP,请一些咨询机构成本又超出预算或者根本不打算花钱了解一波的,可以找我,虽然我水平一般般,但是我便宜啊:一瓶酒两包烟足够,开个玩笑,报个路费就行。早年间在一家营销公司,大佬突发奇想让我去搞一波培训:软件开发和游戏开发,缘由在于他的朋友当时搞页游赚了,他很感兴趣,但我觉得他是眼红。

下面坐了一帮大佬,我在台上讲不出话,大佬坐在最前面跟我说:你随便讲,今天我们都是学生,大家都认真听听好吧。然后我就胡扯了几十分钟,后来某个活动在大佬的指导下,我们搞了个在线小游戏,要说讲出多高的水平我不敢保证,但把你撸懂了问题不大。一来是光搞理论不行,还得和实际业务挂钩,是骡子是马,咱们拉出去溜溜。理论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能不能应用于实际情况,不实践不行。

我也是想找一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个合集的理论基本还是那套理论,变化不大,但是本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娱乐精神,我们尽量扯的开一些,能扯多远扯多远,还要是要搞点乐趣出来。我最烦哪些把宣讲搞得及其枯燥无聊的,明显下面一帮人完全听不懂还要硬撸,那个是事先已经谈好合作的走个流程做做样子,咱ERP不能这么搞,这个样子做不得,既不能枯燥,还要能搞懂,本来也不复杂么,就算没有ERP,企业不还是照样发展么,就是换上四个轮子跑快点罢了,少烧点油罢了,能复杂到哪里去?重点是什么?轮子型号要匹配啊,汽油不能当柴油烧对吧)

3.可行性分析与立项

通过对ERP必要知识的理解,筹备小组要根据企业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中一般包含:

ERP基础知识介绍

实施ERP所需的资源(包括管理环境、人员要求、资金预算和时间计划,并对资源的偏差做出计算与划分)

企业实施的必要性

实施的目标与实施中预计的困难

企业领导通过可行性分析报告来进行决策。

需要提到的是,有的部门领导可能会提出反对意见,有些是客观的,但有些是出于部门自身利益考虑的,因为他们担心ERP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需处理事物或会暴露一些管理问题,这就需要筹备小组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地反映问题,并提出分析观点。经过企业领导决策批准后,正式对ERP项目进行立项,做出项目的预算,并由筹备小组对有关的资源需求计划进行落实,同时启动各项计划。

可行不可行,用数据说话,不是你觉得可行,他觉得不可行。

4.需求分析

各个部门需要处理的业务需求

如有关业务的数据流入、业务数据处理方式(处理步骤、处理点等)、业务数据流出的情况。尤其要注意产品的结构特点、物料管理特点、生产工艺特点与成本核算特点。

再根据各项业务需求,标识出企业需求的分类级别,如重点要求、一般要求或可有可无的需求等。

考虑用计算机处理的业务数据的软件使用权限的设置(权限需求)

有时企业的权限需求很特殊,例如,不只是对功能的控制权限有要求,而且对字段、甚至是字段内容的控制权限也有要求。

业务报表需求

企业的报表形式非常丰富,尤其我国的汉字报表,更是千奇百怪,因此,对报表需求要列出清单,标识出必要需求、一般需求或最好需求等。

数据接口的开放性接口需求)。

企业已有或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CAM,CAI,CAD,PDM,DSS等,因此,要考虑这些数据的传输问题。

需求分析四要素:

业务需求

权限需求

报表需求

接口需求

(这里在稍微补充一点:客户没有涉及到或者没有考虑到的需求,比如安全管理,要替客户考虑周全了,不然出了问题都是你的,影响品牌和企业形象啊。我觉得竖立员工品牌、企业形象观念和意识比能力和忠诚更重要。把这两者扛在肩膀上,放在意识中的,不会缺乏能力也不会缺乏忠诚,没能力的也会锻炼出能力,没忠诚的也会衍生出忠诚。)

5.测试数据准备

企业要从各主要业务数据中抽取一些典型数据,作为以后ERP选型的测试数据,各个业务部门要填写数据收集报表。

说明:输入报表是业务处理部门为完成所处理的业务而要填写的数据,如仓库入库与记账,要利用收货单与产品合格检验报告来填写入库单,产生的结果(报表)使仓库的物品数量账发生变化。

(测试数据一般用来论证系统和业务贴合程度和系统选型,如果这些测试数据导入测试系统根本跑不起来,严重对不上,怎么办?转开发。)

6.选型或转入开发

选型阶段是实施ERP前期工作的最后阶段了,但不能说明ERP前期工作很快就要结束,有时这个阶段还可能比较长。有的企业选型比较慎重,历时1~2年。但一般时间在3~6个月左右也就可以确定ERP软件供应商与咨询实施机构。当然前面各个阶段的工作会直接影响该阶段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

本文系管理体系架构师订阅号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归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文章版权归原作者,管理体系架构师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