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离开字节后,我决定回县城开店,现月入10万!
益宝,一位出生于1995年的四川冕宁县人,投资了近20万元,在40平米的店面开了一家轻食店。 每天白天,益宝和她的妹妹要紧张地工作,几乎没有超过三分钟的休息时间,上厕所也只能跑着去,晚上回家后就直接倒头就睡。 去年,两姐妹决定放弃城市的工作。当时,她们身边的人都认为她们是疯了。 益宝之前是石渠县一所大专院校的计算机老师,而她的妹妹则在成都字节跳动工作,一个是事业编制,一个是互联网大厂,这些都是其他人渴望得到的工作,但两人却选择放弃。
益宝和她的妹妹的离职原因大相径庭。益宝喜欢自由,厌倦了学校中条条框框的束缚和办公室、教室一线牵的单调生活,这种生活让她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限制。而妹妹则是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决定先回家调整。 她们开轻食店的念头只是出于偶然。在辞职待业期间,妹妹在小红书上发现了一个轻食博主,她一向对美食有着无法抗拒的热情,于是报名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
这次学习对她们产生了很大的启发,让她们意识到轻食不一定都是生冷清淡的,也可以很美味。这激发了她们更大的热情,希望能够创造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健康餐,让更多人打破对轻食的刻板印象和家乡的陈旧观念。
周围的人都对冕宁持悲观态度,这也难怪。毕竟,冕宁是一个革命老区,一个电动车半小时就能穿过的小城市,现在还没有大型商场。即使最近开通了通往成都的动车,当地年轻人的平均工资也只有三千元。在这样的地方,轻食文化是否能够立足呢? 但是益宝和她的妹妹对此有80%!的(MISSING)信心。她们唯一的依据是,发现当地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去咖啡馆,这说明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 至于剩下的20%!的(MISSING)风险,两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即使结果不如人意,但是只要勇敢尝试,就不会后悔。 她们的成本控制在20万元以内,这是两人能够承受的最大损失。她们故意避开繁华商业区,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街角店铺,只有40多平米,外面有一棵树。
我们的初衷是要开一家有温度的店铺,不想让别人觉得我们只是为了赚钱而经营这家店铺。 我们的初心决定了我们要一直追求卓越,比如为了美观,我们将小番茄从竖着切成四小半改成了横着切成两半,虽然这样会耗费更多的材料;我们愿意花两到三倍的价格购买正品龙利鱼;当我们尝试了口感不好的速冻三色豆之后,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去菜市场买新鲜的蔬菜。 为了保证出品的稳定性,我们在每天中午的高峰期关闭外卖业务,以确保堂食的质量。 我们并不局限于轻食范畴,我们的菜单上拥有100种不同的菜品,包括意大利面和韩式拌饭等等,价格最高也不超过30元。
她们会根据反馈及时调整菜品,比如当地人喜欢麻辣口味,她们会调制出麻辣酱汁,并搭配当地特色炸土豆;如果有人不太喜欢吃较硬的糙米饭,她们就会搭配出糙米和大米的混合米,供顾客选择;此外,她们还推出了月子餐、减脂餐等定制套餐,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因为用心经营,店铺开始有了起色,有些顾客几乎每天都会来光顾,有些人甚至排队都排不上,会给益宝发消息说:“今天店里又来了好多人,我又吃不上了。” 两人最初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本以为自己就能应付得来,但最终还是不得不请妈妈和兼职人员来帮忙。
小店自1月7日正式开业以来,已经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日均订单量达到了100单,月流水高达10万元,几乎是当地年轻人平均年薪的三倍。 尽管这样的成绩让两姐妹非常惊喜,但她们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并且紧锣密鼓地安排了下半年的学习计划。她们计划前往云南学习傣味小吃,然后再去上海和广州学习当地的特色菜肴,以便研发出更多的融合料理。 实际上,如今开店并不比上班轻松,尤其是两人自小就贫血,有时会感到头晕。但是,她们感到非常充实,因为“上班只是在完成任务,而创业开店则是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可以无限拓展自己的潜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