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是人类知识、智慧、情感的载体,因此经过超大语言模型训练的人工智能,显然会给所有有人所参与的行业,带来巨大影响,但不同行业受影响的程度和速度是不一样的。
不如,我们就来试着探索一下,人工智能的第一波冲击会在哪出现。
我们先看看chatgpt自己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关于翻译,那咱们就先来测试一下gpt的翻译水平,那翻译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咱们先给它出几个阅读理解好了:
不得不说,这翻译的太好了吧。
第一句中,最难断句的“把把把住了”,它选择了“grab”作为谓语动词,这就说明它完全理解了后半句嘟嘟嘟一大堆其实是说老子“抓住了”,而grab正是抓住,把住的意思,“把把”就是把车把,它直接用了个it代替,简洁明了。“一把”它翻译成了with my hands——用手。整句英语的直接意思就是“今天下雨,我差点从自行车摔下来,好在,我用手一把抓住了它”这和原句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一致,天哪,神还原!
第二句,原文中最核心的是谓语动词“过过”,它翻译成了“experience”——体验,非常非常精准,这完全没有被原句中的那么多“过过过”完全给迷惑住,那如果谓语动词找准了,那咋翻译都错不到哪去。译文表达的是——我也想体验一下过儿的生活,和原文“我也想过过过儿过过的生活”完全对应。100分
第三句,running a few steps——多跑了几步,两这个虚数词翻译出来了,很棒,但是接下来jiu就有些问题了,其实直接i almost miss the train to shanghai就可以了啊,didnt着实加的有些画蛇添足了。
第四句,这里面首先要找出最核心的谓语动词是“别”,它翻译成了“wear”——穿戴,我去太准了,这么多别里能挑出谓语动词,真心不容易。和原句相比,大概意思表达出来了,只是原句中的“你非别别的”没有表达出来,更好的翻译可能是“the principal said, apart from the school emblem, dont wear anything else on the school uniform, and i have told u so over and over again, but u guys just keep wearing the else shit”
可能是也是gpt自己感觉没全弄明白,有点心里没底,后面还给来了个友情提示——注意,这句汉语有点不通顺,因此我的翻译可能会词不达意。这水平再加上这态度,你就说,一个月给上几险几金才合适吧!
从测试结果我们完全了解了gpt强大的翻译能力,估计以后大量的翻译工作都会用人工智能来返程,翻译岗位的社会需求会有很大的缩减,那咱大学选专业的话,就得越来越慎重了。不过这里额外有个有趣的话题,就是既然有了人工智能,那大家觉得以后我们还需要学外语吗?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二个行业是,智能客服——这个行业其实不起眼,但本猿君认为它会是眼下最快的突破点。这不光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客服效果好、成本低,最重要的,它还能够快速准确的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这个对企业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应该很快就能在法律、医疗、金融、教育、电信等行业内,看到人工智能客服的出现。
答案中还包括文本生成行业——这个上一期我们灭霸故事的时候其实测试过了,从效果看,目前完全由gpt独立生成的作品还不够惊艳,不过gpt出圈就是因为出色的文字理解和生成能力,所以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程序员、编剧、编辑甚至脱口秀的创作者都开始用gpt参与创作了,或许很快我们就能看到来自人工智能的电影或段子。
2和3里的金融和医疗,说的是gpt对海量数据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这个没啥说的,肯定是人工智能的强项,好像目前网上已经有人开始用gpt来分析k线了。不过对于模型来说,语言训练库的质量决定了输出结论的质量,人工智能要在金融、医疗、法律等行业中深度应用,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学习样本,然而在现实中存在巨大的数据壁垒,所以这个过程应该还会需要一些时间。
4、教培,个性化学习,这个其实在互联网时代就提了好多遍了,效果并不好,如果人工智能出现后,能让每个人都有一个贾维斯的话,那考大学还不是……嗯,那个时候大学会不会不够用啊。
5、制造业,这里可能主要是指人工智能与工业或家用机器人的深度结合。那这可就要慎重了,不为别的,就图安全啊。照现在GPT的迭代速度看,未来各种各样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会非常的惊人,我们睡觉的时候,它也不会闲着,拼命在进化。一旦未来这哥们儿有了意识,又拥有了身体的话,那还不是想干啥干啥。因此必须严格限制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的连接,这应该是我们中土世界人类所能仰仗的最后一道关卡了,绝对不能太快
以上,就是关于未来的影响,gpt给出的答案,总的来说质量非常的高,也比较全面,同时这个家伙居然还考虑到了变化时间的递进,真的是绝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