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图片来源:Microsoft
在今日凌晨举行的Build 2023大会上,微软发布了Windows Copilot。Copilot是一个AI助手,原本在Office 365中以侧边栏的形式出现,它背后的大语言模型(LLM)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生成文档、电子邮件、演示文稿等等。而这一次,微软将Copilot整合进了Windows 11,可以在各种应用程序里服务用户。此前,微软已经利用大语言模型GPT-4来增强搜索引擎Bing的功能,推出了Bing Chat,使用户能够通过聊天来访问Bing的搜索功能。此次,微软又允许开发者利用Bing或ChatGPT对Copilot进行扩展,这意味着Copilot可以成为通往Bing或ChatGPT的一道门,甚至可能让AI在Windows系统中无处不在。除此之外,ChatGPT也引入了Bing,作为它的内置搜索引擎,目前Plus用户已经可以使用Bing搜索功能了。· 医学 ·自体存储脐血19年后救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据中国科学报报道,5月20日,北京京都儿童医院院长兼血液肿瘤科主任孙媛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第十届脐带血大会上作“自体脐带血应用治疗再障协作组报告”,分享了一位病患使用自体脐带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成功案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骼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其病理机制极为复杂,治疗难度大。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患者的脐血已在脐血库封存了19年。经专业技术人员复检显示,这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状态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放行标准。随后,这位患者在2022年12月25日进行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回输。约一个月时间后,其身体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并于2023年2月顺利出院。据介绍,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自体脐带血存储应用时间最长的案例,创造了国内脐带血自存自用的新纪录。· 古生物学 ·巨型鱼龙化石再次现身喜马拉雅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及复原图。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几个月的野外考察,在西藏定日县和聂拉木县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是继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发现鱼龙化石之后,再一次发现这类化石。在这里的曲龙共巴组地层中,除了较大型的成年的鱼龙化石骨骼外,还发现了较小的、纤细的肋骨——据推断这可能是喜马拉雅鱼龙幼体的化石骨骼或小个体的鱼龙新类群。另外,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与鱼龙化石相伴生的大量菊石、双壳等化石,可以为了解三叠纪特提斯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更多信息。鱼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里的一类已经灭绝的水生爬行动物。它们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好几个百万年(恐龙生存时限是晚三叠世–白垩纪末期,鱼龙是早三叠世–晚白垩世早期),且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海洋中演化出长达十多米的巨型身躯,是生命演化史上最早出现巨大体形的脊椎动物。但它们留存于世的化石记录并不多,尤其是晚三叠世中晚期。科学家仅在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地区发现有鱼龙化石:北美大陆西缘、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和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 天文学 ·木星与地球的闪电相似性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表明,木星闪电起始过程与地球云层中发生的闪电有类似的节奏。我们已经知道木星上会发生闪电,但对闪电过程的了解受限于测量的时间分辨率。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比较地球和木星上的闪电过程,从而增进对相关过程的理解。研究人员分析了将近五年、由木星极地轨道上朱诺号飞行器的无线电接收器获取的高分辨率数据。他们发现,木星无线电脉冲的时间间隔约为1毫秒,表明闪电初始的梯级状特征与地球观察到的雷暴类似。这一发现表明,虽然在大小和结构上差异巨大(木星是气态巨行星,而地球是岩石行星),木星的闪电起始过程可能与地球大气云层中的闪电类似。封面来源:Pixabay
撰文:栗子、王怡博
编辑:栗子、王怡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