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个平台开启全托管,和同行们沟通。普遍都觉得,受伤最大的有两拨朋友。一批是做跨境店的朋友;还有一批,就是给工厂做代运营的朋友。
跨境店朋友的遭遇就不提了,之前有说过。今天就说说代运营。
虽然我自己本身就是做代运营出身,但正因为如此,我更理解,这个行当有死穴。
你出钱,我出力。听上去很公平。
落到实际操作的时候,两边都觉得别扭。出钱的一方觉得我这个费用是我出,那个费用也是我出,真正看着你,也也没干什么啊?还不能稳定的让我看到我要的结果;出力的一方,我的团队工资、运营方法不得花钱吗,平台渠道市场的变化我能控制得了吗。要没有我,你hold住吗。
尤其,是在一段时间后,拿不到想要的结果。或者赚了钱之后,都不想按照之前谈的分配。那就等着散伙吧。
特别。和某些,领导层的年龄堪称长辈的工厂去沟通。这种认知上的差异。更觉头大。所以,现在更多时候,朋友找我们,我们基本都推了。一定要搞,那就必须是条件苛刻的合伙搞。所谓的代运营,试一下,不干。
而现在的全托管模式,更是直接让这个赚信息差的业务,没了市场。原因如下:
1,工厂不需要运营卖货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产品。在原材料,流程,各个地方做好优化。把商标,版权等可能会被钻空子的漏洞补好。如果资质和产品能够进入平台的选品大门。那么,后续,平台会负责帮你卖货。你只管收钱,和后续的发货就好。
既然如此,那还需要代运营干嘛呢?
2,TikTok的代运营,很贵,很要时间。换句话,很重。
视频+直播。需要的是一组人马能够内容创作、上门拍摄、剪辑运营,直播带货,操盘复盘……
这些工作,就需要2-3个人的团队在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结果。所以,这样的一个团队就做不了几个客户。
如果不接客户,玩不下去;多接客户,结果不好,还是玩不下去。
更多的矛盾,干过这个行当的都知道,也不多说了。
起码,这几年,代运营公司起起伏伏,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3,合伙制的模式会取代代运营。
我们的很多朋友都是这样的,他们曾经也是代运营,也是提前看到了问题,所以,借用当初做代运营的时候积攒的人脉,资源。找到了合适的工厂,直接入股和工厂一起联合运营。彼此投钱,从合作变成合伙。生产销售都是绑在一起。都要对彼此负责。
要么,就是自己成立独立的贸易公司,或者出国到当地开本土店。让工厂成为专门的供货方。
看着群里面好多熟人叫苦不迭。还有好多朋友抱怨之前的投资都打水漂了。
某个朋友的话,应景了。“……研究一年多却发现,研究的东西已经没有时效性了……人啊还是得培养超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