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商业秘密保险创新成果发布会在国际人才会客厅成功举办。会上,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共同签署“共同推进商业秘密保险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公安局及黄埔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50余家企业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在发布会上,人寿财险与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联合正式发布全省首单商业秘密保险,人保财险与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全国首笔超百万级商业秘密保险保单。今年3月份以来,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持续推动商业秘密保险创新发展,深挖承保逻辑和市场需求,成功推动落地全省首单商业秘密保险和全国首笔超百万级商业秘密保险,充分体现了黄埔特色商业秘密保险方案的设计科学性和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困局!商业秘密维权面临立案难、取证难、鉴定贵等问题
近年来,商业秘密保护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2020年1月15日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知识产权内容位列第一章篇幅占比近五分之一,商业秘密章节更是紧跟“一般义务”章节之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协议签署后,两国在商业秘密保护立法、司法方面均有较大进展,美国对商业秘密保护进行了联邦立法,我国修改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专门出台了商业秘密相关的司法解释,启动了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凸显了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布会上,广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五大队大队长曾武亮作“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交流分享”主旨演讲,指出商业秘密保护案件撤回起诉率高达45.68%,主要原因是证据不足难以立案。在案件中,企业整体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不高,往往是泄密受损后才开始重视,保密措施不到位,加上涉案人员多为企业内部核心员工,多数运用互联网技术隐蔽传输泄密,取证和鉴定往往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商业秘密维权立案难度较大。据统计,2022年以来全市共侦办侵犯商业秘密案仅9宗。

会上,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司法鉴定所所长助理、质量负责人梅颖娟作“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与保护”主题宣讲,同样指出了由于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体系不健全,保密措施、密点梳理不到位,导致商业秘密密点鉴定、非公知性鉴定、同一性鉴定工作难以开展,甚至出现花费高昂鉴定费用却最终立案不成功的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商业秘密将成为保护科技自主研发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在有效合理利用规则、防范商业秘密泄露带来损失的同时,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绕不过的一道坎。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拥有科技创新型企业超过2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00家,118位院士领衔的科研院所和团队集聚于此,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获奖62件,占比全国6.58%,拥有自主原创核心技术的创新主体商业秘密保护需求极其强烈。
破题!利用保险完善商业秘密维权服务保障体系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域和全国首批商业秘密创新试点地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发扬“首创精神”,陆续推出了一批引领性的创新举措,例如在全省率先推出商业秘密保护服务项目、挂牌全市首个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站,有效推动全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本次发布会上的商业秘密保险是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在商业秘密保护领域的又一全省首创举措。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辉在会上作“商业秘密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宣讲,分享了全省首单商业秘密保险落地的来龙去脉,对承保逻辑和重要意义进行了细致分析。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局对451家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分片包干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并赴先进地区、鉴定机构、司法机关、保险机构开展专项调研,根据企业需求,指导保险机构对赔付比例、赔付节点、承保时限进行量身定制,最终确定保单承保范围包括提起诉讼、仲裁、调解后发生的调查取证费用和法律费用,创新性地将承保节点前移至立案前受理后,形成了具有黄埔特色的商业秘密保险方案。7月4日,国寿财险将为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签订全省首单商业秘密保险,保额达30万元。7月28日,人保财险与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全国首笔超百万级商业秘密保险保单,保额高达180万元,为目前全国保额最高的商业秘密保单,凸显了黄埔特色商业秘密保险方案的市场吸引力和生命力。
会上,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云表示,商业秘密保险基本覆盖密点鉴定、调查费、法律费等基础费用,为商业秘密维权免除后顾之忧。此外,由第三方保险公司对密点鉴定费用提供保障,能确保密点鉴定的中立性、稳定性,避免重复鉴定和反复质证,有效降低商业秘密维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