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东耳
来源:首席消费官(ID:CEfirst)
尽管 SHEIN 一直在回避有关上市的问题,但近日一份 SEC 问询信表明 SHEIN 已秘密递交上市材料。
虽然 SHEIN 对上市依旧保持沉默,但从目前来看,SHEIN 上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于当前的 SHEIN 来说,业绩增长压力或许比上市敲钟更为紧迫。
上市传闻屡现 总部转移新加坡减轻上市阻力?
公开资料显示,2022 年 4 月,SHEIN 以 1000 亿美元的估值获得了超 10 亿美元的 F 轮融资,这或许是 SHEIN 风头最盛的时候了,也就是在那前后,SHEIN 被传出了上市计划。但很快,SHEIN 就否认了相关消息。
不过自 2022 年初开始,有关 SHEIN 将要 IPO 的消息就不断传出,且基本上表示 SHEIN 的上市目标是美国。
但仅 1 年后,SHEIN 的估值就缩水了三分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23 年 5 月 18 日,SHEIN 获得了 20 亿美元的 G+ 轮融资,融资规模超以往公开融资规模的任何一次,但此时,SHEIN 的估值已经降到了 660 亿美元。
虽然 SHEIN 一直极力回避上市相关消息,但估值大幅缩水的原因,除了创始人许仰天比较低调,不愿让 SHEIN 过多与媒体接触外,可能也有当前美股 IPO 难度较大有关。
原来,在 SHEIN 2020 年 8 月完成的 E 轮和 F 轮之际,正是中概股上市由热转冷的时间,不少已经上市的中概股纷纷由美股转向港股市场。虽然当时的 SHEIN 估值高达 1000 亿美元,在全球未上市的公司中仅次于字节跳动和 SpaceX,但所面临的压力依然不小。
随后不久,美联储采取了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最大幅度的加息政策,美国科技行业遇到增长瓶颈,硅谷几大科技巨头纷纷裁员,SHEIN 的估值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无论是近期被曝光秘密递交上市材料的 SHEIN,还是因为被针对而备受关注的 Tik Tok 都表明,这些来自中国的跨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均面临不小的业务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 SHEIN 宣布获得 F 轮融资前 2 个月左右,SHEIN 被媒体曝出将总部迁到新加坡,并给出了大量证据,如在职场社交软件 Linked In 上,SHEIN 已经将公司总部的地址修改为新加坡,SHEIN 网页和 App 的主体是一家名为 Roadget Business Pte. LTD. 的新加坡公司。基于此,有人推测这是在为 IPO 铺路,只是尚未获得 SHEIN 证实,而根据 SHEIN 的解释,中国是重要的中心,但出于本地化的需求我们在各核心市场也会设有中心,并表示许仰天始终是中国公民。
增速放缓 SHEIN 面临业绩压力
与很多互联网企业不同的是,SHEIN 可能早已盈利。据媒体报道,SHEIN 2022 年实现营收 227 亿美元,实现净利润 7 亿美元,这是 SHEIN 连续第四年盈利。若相关报道属实,SHEIN 在业绩表现上已经超过不少知名的国内跨境电商企业。
但根据媒体报道,SHEIN 2022 年却出现了增收降利的情况,招股书显示,2022 年 SHEIN 营收同比增长 54%,净利润同比降 36%。同时,有报道称截至 2020 年,SHEIN 连续 8 年营收增速超 100%,也就是说 SHEIN 的营收增速也有所下滑。
虽然 SHEIN 已经是一家成立 15 年的公司,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也属正常现象,但净利润下滑对 SHEIN 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尼尔森发布的《2023 年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出海白皮书》显示,SHEIN 的业务范围遍布各大洲,北美和欧洲是其业务较为成熟的区域,其中北美市场是 SHEIN 最核心的市场。
SHEIN 能够在北美地区站稳脚跟,一度超越亚马逊成为下载量最大的 APP,靠的就是低价和供应链。价格上,SHEIN 平台上存在大量价格不足 10 美元的单品,十几美元的单品比比皆是,这种全球通用的手法让 SHEIN 拥有了吸引用户的基础。
供应链上,SHEIN 以小单快返的方式,先做少量成品等待平台上的情况,一旦发现有成为爆款的趋势再批量生产。这使得 SHEIN 的库存流动性更强,SHEIN 可以以整体规模较小的库存规避库存积压的风险。
同时,这也为 SHEIN 的上新速递提供了保障。由于每款单品的初始订单很小,大量小作坊也能成为 SHEIN 的供应商,在供应商的选择上 SHEIN 本身就比较灵活,SHEIN 可以快速生产大量不同款式的新品,上新速度领先同行。据报道,SHEIN 日平均上新量在 3000 款左右,被称作 ” 快时尚巨头 ” 的 ZARA 一年的上新量也只有 1 万多。
虽然这种小单的生产模式前期难免会遭到工厂的抵制,但随着 SHEIN 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规模效应显现出来,不少小厂也越来越愿意接受这种小单。在物流上,成立 15 年的 SHEIN 也已经有了大量的积累,且还在不断完善。
据悉,先发优势也是 SHEIN 能够在北美迅速成长起来并逐渐向世界其他地区扩张的原因。
不少国内的商家早就开始做起了跨境电商的生意,其中就有很多中小商家。由于这些中小商家自身体量不足,一种借助亚马逊平台的无货源模式曾盛行过一段时间。所谓无货源模式就是商家自己没有库存,只是在亚马逊上开店,利用信息差低买高卖,消费者在其店铺上购买了商品后,商家再从其他渠道购买,商品甚至不经过这些商家的手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
随着 SHEIN 的崛起,这种无货源模式受到了不小的挑战。SHEIN 平台商品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自有渠道,消费者直接通过 SHEIN 购买无需借助亚马逊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靠赚差价赚钱的商家,再加上整体价格偏低,SHEIN 获得了爆发增长的机遇。
疫情暴发后,原本比较依赖线下门店的 ZARA、H&M 业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给了始终在做电商渠道的 SHEIN 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形成了大量新订单。
不过,随着疫情的缓解及中国老表盯住了跨境电商这个市场,比如拼多多的发力,SHEIN 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短兵相接 SHEIN 面临众多挑战
由于低价,SHEIN 曾一度被称为 ” 美版拼多多 “,但随着真正的美版拼多多 Temu 在美国上线,SHEIN 曾经的法宝成为了 Temu 的手中的利器,这让 SHEIN 面临不小的压力。
虽然 Temu 成立时间较短,在物流等方面存在不足,但背靠拼多多的 Temu 还是更懂 ” 价格战 ” 的。
而且,虎视眈眈海外市场的不仅有拼多多的 Temu,阿里巴巴也加入了这一跨境电商混战当中。近期,有消息称马云在 3 月回国后不久就到了巴西,有报道称这意味着阿里巴巴将要加速国际业务的落地。但速卖通在 2013 年就进入了巴西市场,在欧洲也已早已布局并加大投入力度,Shopee 在巴西的本地化也非常成功。据报道,Shopee 在巴西的平台上有 80% 的商家为本地商家。2022 年,菜鸟又在巴西开设了拉美总部,虽然如今阿里已经 ” 分家 “,但凭借两个集团的关系,速卖通和 Shopee 在巴西以及拉美地区的物流将获得进一步保障。
SHEIN 和字节跳动也曾在美国电商市场上有过一次短暂交锋。张一鸣还在任时,就将跨境电商视为其重点探索的新方向之一,并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各市场的业务,其中就包括面向北美市场的 Dmonstudio。但字节跳动很快就关停了 Dmonstudio,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但字节跳动并未放弃北美市场,虽然还未正式上线,但 Tik Tok 已经开始为北美的电商业务大量招聘。同时,Tik Tok 将在美国打出一个不同于其他跨境电商平台的新玩法,那就是吸引大量 Tik Tok 上的创作者成为 Tik Tok Shop 成员,允许他们直接卖货,有点类似当初微信公众号的玩法。有消息称最早开通 TikTok Shop 美国本土店的邀请码要价上万元,若属实 Tik Tok 或许会对北美的电商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这种方式在国内已经跑通,如今 Tik Tok 又有意将其复制到跨境电商业务上,以 Tik Tok 在海外的影响力,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而且这种方式也有可能弥补直播电商存在的水土不服问题,这对于其他跨境电商玩家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SHEIN 的供应优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大量国内厂商,这些厂商虽然是为 SHEIN 生产产品获得收益,但并非牢牢与 SHEIN 绑定,随着其他几个跨境电商主要玩家涌入北美市场,SHEIN 也不得不拿出应对方案,防止厂商转向其他平台。
比如,2023 年 4 月,SHEIN 正式推出综合电商平台 SHEIN Marketplace,允许其它品牌商家通过 SHEIN 建设的渠道销售自有品牌。1 个月后,SHEIN Marketplace 便在美国上线,之后,SHEIN Marketplace 又开通了墨西哥站。此外,有报道称 SHEIN 还计划第三季度将 Marketplace 业务拓展到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虽然起点是定在巴西,但总体上,SHEIN Marketplace 的扩张方向仍然是以其业务在各地区的成熟情况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SHEIN Marketplace 并不只向中国跨境电商商家开放,而是向全球各市场的本地商家开放。这意味着,SHEIN 并不只是为了扩充 SKU,稳定市场地位,SHEIN 的目标或许是要成为下一个亚马逊。但目前有关 SHEIN Marketplace 的信息还不多,SHEIN Marketplace 会像 Temu 那样迅速席卷全球,还是像 Dmonstudio 那样铩羽而归?
SHEIN 的上市之路,首席消费官将持续关注。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