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ZIM旗下一艘运力4526TEU名为“ZIM KINGSTON”的集装箱船在从上海途径釜山驶往温哥华与温哥华岛附近约30海里处约有40多个集装箱坠海丢失。
进港的该船由于遭遇波涛汹涌海浪的恶劣天气向一侧倾斜,导致该侧集装箱落水。当时一架从安吉利斯港部署的直升机,只发现了八个集装箱并投下信标,监视(集装箱)并让其他船只远离该区域。
事故发生在接近胡安德富卡海峡,事故导致落水的集装箱至少有两个装有可燃危险品,甲板上集装箱堆垛倒塌,至少两个集装箱被压碎,损毁的集装箱数量未知。该船于UTC时间10月22日1800点左右抵达维多利亚州停泊。
在40个集装箱落水后, 加拿大维多利亚海岸警卫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星期五上午(10月22日)发出警告,指出一些集装箱部分被淹没,可能无法看见。海员被告知在通往胡安·德富卡海峡的航道周围格外小心,目前这些集装箱正漂浮在航道中。


当日下午3点前,这些集装箱漂浮在温哥华岛以西约69公里处。加拿大海岸警卫队也在NavWarn上发出了有关受影响地区航行的通知。据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美国海岸警卫队第13区的一位发言人称,到下午4点,其中八个集装箱已被找到。发言人表示,其中两个丢失的集装箱装有可能自燃的危险材料。据美国海岸警卫队称,“Zim Kingston”号报告称,甲板上的两个被压碎的集装箱也含有相同的危险可燃材料。
最近一年集装箱落水事故频发:
2020年11月30日“ONE Apus”在从盐田港到长滩港的途中遇到恶劣天气,导致1816个集装箱损毁和落水,损失高达16亿。
2020年12月2日,马士基旗下“MUNICH MAERSK”集装箱船在Schiermonnikoog island以北约90海里处约200个集装箱坠海。
2021年1月2日,长荣旗下“EVER LIBERAL”集装箱船在从釜山驶往洛杉矶途中于日本九州岛西南海域遭遇了巨浪和强风,导致36个40尺集装箱落水,另外还有21个40尺集装箱在船上倒塌。
2021年1月16日,马士基旗下“MAERSK ESSEN”在从厦门前往洛杉矶途中遭遇了恶劣天气,导致约750个集装箱落水,还有一些倒塌受损的集装箱。
2月16日,马士基旗下运力达13100TEU名为“MAERSK EINDHOVEN”号集装箱船也在服务于厦门到洛杉矶港的TP6航线的日本附近海域遭遇恶劣天气导致数百个集装箱落水。
根据世界航运理事会去年11月份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年大约有5000艘集装箱船在海上平均损失1382个集装箱。然而,随着恶劣天气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区,目前在大型集装箱船上捆扎和固定集装箱的做法已不再适用。
集装箱船可能会发生剧烈的俯仰和滚动,以及一种称为参数横摇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看到船舶横摇30-40度甚至更大。这种强大的力量很容易折断10层高集装箱堆垛的捆扎物和锁,导致损失入海,并损坏剩余的箱子。

One Apus船艏艉和中部的集装箱均出现倒塌,中部最为严重 图自社交媒体
《华尔街日报》称,恶劣天气下集装箱丢失的情况相对少见,但今年冬天的事故却在上升,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根据世界航运理事会(World Shipping Council)去年7月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有1382个集装箱在海上失踪。但过去两个月里,大约有3000个集装箱在海上失踪。
这背后,太平洋地区恶劣的天气、高昂运价导致的航次增加,以及越来越大的货船,都是主要原因。
彭博社称,今年随着国际航运的运费飙升至创纪录的高点,以及各大企业需要重新储备库存,集装箱船满载着货物从中国驶往美国。
里德海运海洋海事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克莱夫·里德(Clive Reed)告诉彭博社,北太平洋的冬天本来就有极端天气,以及汹涌的海浪。与此同时,大型集装箱货船正以最快速度航行。如果货船减速,就能克服由船身颠簸和恶劣天气带来的问题。
但里德表示:“目前的运价很高,商业上的压力让船只只能准时到达,以便增加航次。时间排得很紧,船东只有很小的空间来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