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 9 月 24th, 2025

本文轉載字自天德信鏈公眾號,作者蔡維德為《Web 3 時代的數字貨幣》作者(香港商務印書館2023年4月版,蔡維德 著,ISBN:9789620759550)。

蔡維德

國家特聘專家,清華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計算機科學碩士和博士,於明尼蘇達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從事教育研究三十年。曾任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負責人,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元宇宙產業專委會副會長、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元宇宙科技傳播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信息界區塊鏈研究院院長。

蔡教授曾發表論文600多篇,著作9本(包括英文著作Combinatorial Testing in Cloud Computing,中文著作《互鏈網:未來世界的連接方式》,《智能合約:重構社會契約》、《可編程社會:Web3.0 與智能合約》。學術論文被引用超過1.5萬次。

蔡教授長期從事軟件工程、測試、安全、網絡協議、區塊鏈技術、互鏈網等前沿技術研究工作。自2015年起,先後開發了熊貓模型、金絲猴模型,皋陶模型、交子模型、鏈中鏈、塊中塊、洋蔥模型、庫中庫、數字權益(NFR)等技術,並發展區塊鏈產業沙盒。

編者按

中華Web3和海外Web3不同主要原因是製度不同,國情不同,任何主權獨立的國家都需要維護自己的數字經濟主權。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教授提出的中華Web3是「支持合規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數字文化、保護隱私、可編程社會的新型互聯網」。蔡教授認為,中華Web3遵循數字社會理論的第一性原則,是中國建立自己的下一代互聯網生態,建立自己的互聯網協議、製度和基層設施的歷史性機會。

PART 01前言

本文介紹中華Web3,中華Web3不同於海外Web3, 海外Web3主要基於幣圈思想。Web3或在一些文獻上以Web 3.0或是互聯網3.0 出現,都是標示第3代互聯網。2021年12月美國國會有Web3聽證會,在那次聽證會,美國國會接受了基於數字代幣和NFT的第3代互聯網,鼓勵美國在上面發展。海外Web3在2021年12月被美國國會接受,從此幣圈開始了一波新的發幣,炒幣、炒NFT、割韭菜的活動。本文以「海外Web3」來標示美國國會接受的Web3思想。

中華Web3和海外Web3不同主要原因是製度不同,國情不同,許多學者在2021年就認識到中國不能追隨海外Web3的定義、製度、協議、以及基礎設施來建立自己的Web3。這個思想在2022年連幣圈重要基金也同意,他們提出任何主權獨立的國家都不適合跟隨海外Web3,由於每個國家都需要維護自己的數字經濟主權。Web3不同於Web2,Web2是「信息網」,而Web3是「價值網」,價值網承載國家數字經濟。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Web3定義、製度、協議、基礎設施,代表國家沒有數字經濟主權。

這次世界對美國國會聽證會的決定的反應,和世界在1994年對美國副總統Al Gore提出「信息超級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不同。「信息超級高速公路」就是互聯網,美國宣布後,全世界很快就接受一同走向第一代互聯網(Web1)。但是這次海外Web3的出現,不論在國內或是國外都有學者在媒體上公開質疑(例如Forbes 雜誌),或是認為沒有完善的定義(例如新加坡副總理),或是全盤否定(例如第一代互聯網創始人Tim Berners-Lee),或是拒絕部分機製(例如微軟和Meta公司)。

經過一年的討論,海外Web3也有改變,特別是從2022年11月開始有大改變。海外Web3缺乏準確定義已經是共識,包括原來提出Web3概念的倡議人Gavin Wood承認他沒有提出明確的定義。許多學者紛紛提出他們的新定義,包括Tim Berners-Lee也提出他的版本❶。

今天有時候在國內講Web3時,主要談早期海外Web3的場景,但事實上美國最近提出來Web3的思想,開始遠離幣圈的概念。例如摩根大通提出的Web3數字銀行系統,不發幣,也不承載任何數字代幣,使用新型區塊鏈系統,交易信息是隱私,和傳統發幣的公鏈截然不同。

根據中國的國情,我們也提出中華Web3的定義,討論中華Web3的布局和特色。我們的布局和特色跟海外Web3不同。

中華Web像海外Web3一樣,計劃大,規模大,也可以盈利。2018年,美國科技預言專家George Gilder提出下一代互聯網,單單底層的基礎設施估計需要❷投資16萬億美元。16萬億美元超過當時中國的GDP,可見項目大、成本高。Web3還需要軟件和應用,因此總投資不會只是16萬億美元,還需要更多的資金。而中華Web3經濟體系的規模,不會小過海外Web3經濟體系的規模,如同在Web2時代一樣。

由於海外Web3先出現,本文先討論海外Web3的發展意義和歷史,然後才討論中華Web3。下面就是本文的結構:

●世界Web3分治 (第2節);

●海外Web3的布局和特色(第3節);

●海外Web3的帶來的金融改革 (第4節);

●海外Web3的反省 (第5節);

●中華Web3 (第6節);

● 結語:中國數字經濟燈塔計劃(第7節)。

PART 02

中國與國外互聯網科技脫鉤

中國與海外互聯網科技脫鉤已經一陣子,起碼在2021年9月就出現脫鉤現象。中國跟海外數字經濟一旦脫鉤,中國會在世界數字經濟舞臺上會落後。這脫鉤現象在2021年12月《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國外英文期刊上討論。

期刊上一篇「影響巨大的協議政治」(Great Protocol Politics)文章提出中國與國外在Web3上已脫鉤,另外還提出「協議政治」(Protocol politics)新概念來補充傳統的「地緣政治」(Geopolitics)的思想。傳統上學者都是以地緣政治的觀點談外交政策,但文章提出以後還可以以協議政治的觀點來討論,包括國與國之間協議的距離,協議的聯盟國,以及國際協議的競爭。由於過去互聯網(Web2)對世界有極大的影響,Web3以後也會對世界有極大的影響。

脫鉤會不會產生嚴重後果?如果有,情形有多嚴重?有學者認為Web3脫鉤現象在投資界已產生「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結果,就是海外的投資界已經認為中國的相關產業的發展開始落後,是個大危機, 是以前互聯網產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危機。如果沒有發展好,三年左右後,中國互聯網產業就會遇到卡脖子的情況。

2.1. 協議政治的涵義PART 02

「協議政治」的意義是什麽?一個觀點就是互聯網上的協議決定國家科技的發展方向,最終還會影響到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競爭,由於世界大部分國家都走向數字經濟,而數字經濟又運行在互聯網上。特別是以後數字資產或是數字貨幣(例如央行數字貨幣)都會運行在Web3網絡上,而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會是國家數字經濟的動脈, 如果使用海外的基礎設施,國家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會對Web3基礎設施擁有者全面透明。哈佛大學Rogoff教授在2019年「即將來臨的生死攸關的數字貨幣戰爭」(The High Stakes of Coming Digital Currency War)就提出這觀點。因此哪個國家控製了互聯網的協議,在數字經濟上就有話語權。這些概念繼續衍生到下面的新觀點:

第一,發展保護Web3的協議:發展以及保護自己Web3的協議,等同於發現以及保護國土一樣。加拿大很大部分的領土是冰天雪地,一地方本來認為是海洋,後來發現在冰天雪地下還有陸地,等於發現新國土。每個國家對國土都是寸土寸金,絕對不讓的。如果Web3變成「協議政治」,發展、保護自己國家的Web3協議,就等於發現以及保護國家國土一樣的重要。

第二,如果沒有自己的Web3協議或是沒有自己的基礎設施,等同於沒有國土,等同於完全的失去了國家的主權。

第三,使用國外的Web3協議,等同於自動放棄國家數字經濟主權,在他國的國土上從事經濟活動。

2.2. 分治但仍然交互的Web3協議PART 02

Web3的分治不代表每個國家的互聯網不再交互,而是分治同時間又互相交互,以後的互聯網(Web3)變成一種新型互聯網,各國有自己的製度、協議以及基礎設施,但是在國與國之間有交互機製,提供不同信息包的轉換以及保障機製。小國由於沒有資源開發自己的協議以及基礎設施,可能會加入一個協議聯盟,使用聯盟的標準協議。於是一個新互聯網結構出現,國與國的差異不在乎是不是在地理上臨近,而依據是不是使用同樣的Web3協議。兩個國家可能在地裏上分離很遠,但是因為使用同樣的協議,屬於同一數字經濟聯盟體系,也實現了普林斯頓大學提出「數字貨幣區」(Digital Currency Areas)的現象。

基於數字貨幣區理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20年10月基金組織報告《跨境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的影響》(Digital Money Across Borders: Macro-Financial Implications)預測世界會出現多個數字貨幣陣營。不同陣營使用不同協議,而在聯盟內參與國使用同樣協議。

PART 03海外Web3的布局和特色3.1. 美國出臺行政法令:負責任的數字資產PART 03

2022年3月美國總統出臺了行政法令「負責任的數字資產」。整個法令用一句話來表示:負責任的數字科技和資產會帶來大量的經濟紅利。其中一個紅利就是百年來的一次金融改革。

在行政法令內提到這種新型數字基地不是傳統數字經濟,不是互聯網電商、搜索引擎、社交網絡。法令也指出新型數字經濟企業在過去5年內成長了214倍,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成長速度。例如比特幣在10年左右時間成長了千萬倍,比歷史上第二名高速上漲的速度多了至少1萬倍。在2021-2022時,海外數字資產達到3萬億美元的市值(超過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的GDP),而且根據國家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數字資產的流動性至少比傳統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快20倍。在這種情形下,哪個國家不發展自己的新型數字經濟,就準備在經濟市場上失敗。這些是美國行政法令提到的重要概念。數字資產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

另外,這個法令所提出的數字資產具有國家安全級別的題目。裏面講到數字資產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保護美元,包括整個美元體系。行政法令文章中提到「國家安全」18次。

法令又提到:數字資產會引發巨大的科技發展,而同時間需要國際合作以及國際競爭。法令指出,一方面要和盟國建立國際標準,另一方面提到國際競爭,其中最大的一個競技場就是跨境支付。

過去讀「負責任的數字資產」時大都關註「數字資產」,但2022年年底大家的關註點竟然改為「負責任」,就是「負責任」比「數字資產」更重要。什麽是「負責任」?就是有監管,保護消費者,預防金融風險以及反洗錢。

另外總統行政法令要求美國政府每一個部門都參與支持,不是說只需要科技部、財政部、外交部部門支持,是要每一個部門包括國防、國土安全、教育、勞工、所有的部門都要參與,所以行政法令是至關重要的。

讀者如果對總統行政法令背景有興趣,可以閱讀美國前財政部高管Brian Brooks在2020年到2021年間的公開演講,部分演講內容也寫進了總統行政法令內,都是宏偉的計劃,例如1)建立美聯儲的全金融機構參與的大型區塊鏈網絡;2)允許每一家商業銀行發行數字穩定幣;3)數字穩定幣的監管框架。這些計劃經過了兩年時間的考驗,雖然還沒實施,但是以今天的觀點來檢驗當初的計劃,還是很有遠見的。

美國行政法令要求政府每個部門都參與,在國際上許多國家都關註法令的執行。但是在2023年美國卻出現不同的觀點。民間開始反對相關的關鍵科技包括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由於CBDC不能保護用戶的隱私,許多組織公開反對美聯儲發行CBDC。2023年2月美國眾議員Tom Emmer提案禁止美聯儲發行CBDC。他提出下面法案:1)禁止美聯儲發行CBDC❸ 直接給個人❹ ;2)不準美聯儲使用CBDC作為美元貨幣政策的工具❺ ;3)要求美聯儲在CBDC項目上,對美國國會完全公開。2023年3月20日美國南部佛羅裏達州州長Ron DeSantis還提出禁止在州內使用美聯儲的CBDC。反對的理由也是CBDC很難做到保護個人隱私,所有的交易都會被美聯儲追蹤。

3.2. 美國國會2021年接受Web3PART 03

美國國會在2021年12月的一個聽證會上接受Web3,就是第三代互聯網。美國國會聽證會的主講人是前美國財政部官員Brian Brooks,他在美國財政部時提出多項宏偉的數字經濟計劃。2021年他離開財政部後,卻轉入了幣圈,代表幣圈在美國國會演講Web3。他提出第一代的互聯網只能讀,第二代互聯網是讀與寫,第三代互聯網是讀寫以及擁有以及保護隱私和數據,這是前面這三代的互聯網的差距。這次美國國會會議堅決支持Web3在美國發展,是海外幣圈一次大勝利。從此以後,幣圈從原來的地下經濟走上合法市場。

2018年時美國國會也有類似的聽證會,但那次會議幣圈並未獲得好評。

2019年的時候發生兩件大事,一是臉書的Libra白皮書發布,二是823事件,徹底改變了世界對於數字貨幣以及數字資產的觀點。在《互聯網:未來世界連接的方式》書中對兩事件有詳細的討論

改變之後2020年美國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展監管科技,而2020年美國監管科技有非常大的發展。今天我們許多相關的知識和數據就是美國監管科技公司提供的。若沒有這些數據,我們現在對於整個數字代幣或海外Web3數字經濟的市場規模和發展路線都不清楚,因為以前大都在暗中進行的。

2020年卻出現一次監管政策的失誤,使得比特幣、以太幣等全面大漲。除了漲幅驚人外,大規模的合規金融機構也開始公然加入參與,包括銀行業、證券業、金融業。由於參與機構太多,2021年12月美國國會也改變原來觀點,全面接受Web3。此時已經到了法不責眾的地步,不能處罰所有的參與人員或是機構。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在美國監管單位沒有同意的情形下,許多重要金融機構包括美國前10大銀行都參與了。

2020-2021年美國內部有幾次大辯論,例如美聯儲和財政部有多次觀點沖突,但辯論後,美國國會在2021年12月全面接受Web3,以及美國政府在2022年3月出臺的總統行政法令「負責任的數字資產」。由於行政單位和立法機構都接受幣圈的思想,數字代幣市場應該起風飛起才是,而實際結果卻是相反的。

3.3. 幣圈在2022年重大損失PART 03

2022年幣圈卻發生兩次重大事件:Luna幣事件和FTX事件。一直到今天,許多學者還在調查、討論和研究,特別是調查FTX事件。由於損失太大,許多學者認為美國國會根本就不應該接受Web3。數據表明,兩次事件的損失超過1990年到1991年聯軍在波斯灣戰爭的所有費用的8倍,當時大仗的費用乘8才等於兩次事件的損失,嚴重影響到世界經濟。

經過兩次事件後,幣圈在世界的地位改變了,許多國家改變其歡迎的態度,反而開始圍剿他們❻ ;以前多談論「數字資產」計劃,後來改為談「負責任的」計劃。包括新加坡政府在內的多個國家都開始追責,例如美國FBI在2023年開始調查幣安、孫某某,美國財政部在2023年4月提出《分布式金融的非法金融風險評估指南》(Illicit Finance risk Assessment of Decentralized Finance)報告❼ ,指出美國現在針對DeFi的監管框架老舊而且簡陋,不適合新型數字經濟,容易產生金融風險。

PART 04海外Web3帶來的金融改革

海外Web3的思想對於金融市場帶來一些改革思想:

市場結構更加公平:海外Web3倡議人提出現在互聯網市場需要改革。在Web2時代,互聯網上平臺方擁有大量的資源,壟斷市場。由於Web3時代,Web3提出在下一代互聯網上很難讓大廠壟斷。即使占有最大份額的大廠也無法收集用戶的隱私數據,因此也無法以平臺來限製其他企業的發展。

臉書就是一個案例,臉書平臺在世界社交網絡,擁有最大的用戶群體,壟斷市場。但是由於自己的APP也是運行在手機上,也被壟斷的手機平臺方(蘋果和谷歌)限製。臉書是個壟斷的機構,自己卻也被其他平臺限製。臉書APP多次被蘋果手機下架,最後蘋果手機可以讓客戶選擇不讓臉書APP收集客戶數據,而96%用戶選擇不公開隱私數據。臉書的經濟價值在於收集客戶的隱私數據,當蘋果手機可以限製臉書收集用戶數據後,臉書的商業就遇到重大困難。

金融流程的改革:Web3改變金融交易流程。90年前(1943年)計算機出現,很快金融市場就開始使用計算機從事金融計算, 1959年銀行開始計算機來處理支票(check processing)。可是金融節一直沒有把貨幣當作一個科技工具來發展,只是自動化金融交易計算。在Web3時代,貨幣被當作一個科技工具,當貨幣被當做科技工具時,金融市場結構和流程產業就改變了,變成一種全球化、網絡化的金融市場。

從以前是金融流程自動化,改為貨幣處理自動化,看起來是很小的改變,卻改變了整個金融流程和市場結構。貨幣改為數字貨幣後,如果繼續使用傳統流程是一定會出問題的。理由其實很簡單,我們不好使用傳統流程在新新型科技上,例如不好使用腳踏車使用的方式來開汽車。而幣圈的金融方式,DeFi,就是自動化傳統金融流程,只是使用區塊鏈和智能合約來實現。但新型的金融交易的新流程會是新的,和傳統的流程不一樣。如果只是將傳統流程的實現轉換到智能合約上,會有金融風險。後來從2021年開始真的出事,2022年還因為損失慘重國外學者提出可能需要取消整個DeFi領域,由於領域的科技根基有問題。2023年4月美國財政部的《分布式金融的非法金融風險評估指南》報告也同意,認為使用70年代出臺的銀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 BSA)來治理2018年出現的DeFi落伍了,晚了48年。

企業盈利方式改革:傳統上機構可以使用股份製度讓投資者盈利,在Web3時代數字經濟公司,不但仍然可以發行股票,同時間發行和銷售數字資產,與數字合作夥伴一同經過數字技術來分成和分紅,還可以建立可編程的經濟體系。市場盈利方式多樣化。

PART 05海外Web3的反思

Forbes雜誌在2022年談到海外Web3時說,「歡迎來到令人困惑的、有爭議的、令人興奮的烏托邦式、充滿欺詐、災難性的、民族性的分權式的Web3世界」,表示海外Web3內容亂、有爭議、充滿風險和危機,果然在2022年出現兩次災難。海外Web3就是像在沙灘上建立了一個Web3大廈,下面就是比特幣、以太坊等的基礎設施。按照這種模式,即使在過程中市值可以很大,倒下來是損害也很大,誠如海外Web3在2022年經歷的光景。而民間的反應非常強烈,在媒體上出現大量的反思的觀點。

5.1. 挑戰只有數字代幣才可以建立數字資產的觀點PART 05

數字經濟不需要數字代幣,而Web3也不需要數字代幣。上節已經談到美聯儲,麻省理工學院、摩根大通銀行紛紛放棄傳統公鏈以及數字代幣來建立數字資產和數字貨幣。

傳統數字代幣上有一特色,如果網絡消失,資產就消失了, 由於實際的資產全部是在網絡上。網絡上到底是什麽?網絡上只有0或是1,這就是傳統數字代幣賣到的「數字資產」。比特幣、以太坊、NFT,包括傳統Web3的技術,實際資產全部都是0和1,就是純虛擬的數字資產。

比如說,一個人買了一個比特幣,買到的不是比特幣,只買到一個比特幣的私鑰,這個比特幣在哪裏?比特幣仍然在網絡上,這人只是買到比特幣的私鑰。比特幣網絡消失了,資產也立刻消失。純虛擬的數字經濟思路在邏輯上是歪曲的。網絡上不是實際資產,網絡是通訊的工具,上面應該是資產的數字憑證,而不是實際資產。2018年英國法律協在研究智能合約時就提出這觀點。

物理資產卻是不同的,例如在紐約,北京,上海的房地產,實際資產在紐約,北京,上海,不是在網絡上。如果把這些房地產數字化,就是把房地產的數字憑證放在網絡上,實際資產還是在地上,不在網絡上。網絡不見了,房地產還在。如果我的數字憑證不見了,物理資產還是我的。這就和傳統數字代幣的純虛擬資產不同。物理資產和傳統純虛擬的數字資產是完全不同,也是完全獨立的,傳統幣圈的數字經濟模型和實體經濟體系是不匹配的。以這種扭曲的模型來建立的數字經濟會產生扭曲的結果。

世界還有許多其他科技可以建立數字經濟,不一定必須使用海外Web3的數字代幣和公鏈。

5.2. 挑戰數字代幣網絡就是數字資產的央行的思想PART 05

根據幣圈的思路:

● 數字代幣網絡就是數字代幣的中央銀行,例如比特幣網絡是比特幣的中央銀行;

● 數字代幣網絡也是數字資產托管中心,例如以太坊網絡就是NFT 的托管中心。

以這樣的思路來考慮,全世界的數字資產以及數字貨幣完全控製在數字代幣網絡上。這樣的做法,豈止是「去中心化」,而是唯我獨尊,世界數字經濟都被數字代幣系統控製,世界的數字經濟也成為無政府主義的體系。伯克利大學Vinod K. Aggarwal和Tim Marple在2020年發布的《數字貨幣戰爭》(Digital Currency Wars)文中指出這樣的體系就是西部擴荒的體系,遵行野蠻的叢林規則。

5.3. 挑戰數字經濟底座必須是公鏈的誤區PART 05

美國國會2021年12月聽證會全面倒向幣圈,參會者多是幣圈人物,談論的數字資產、數字貨幣、基礎設施,都是根據幣圈的腳本。所有的數字資產都是建立在公鏈上,公鏈變成海外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當參與者都是來自一方,談論的結論也必定傾向於一方,失去平衡。未來世界好像除了幣圈的數字經濟,沒有其他科技以及盈利方式的選擇。

經過2022年兩次暴雷後,美國開始反省,包括美聯儲和麻省理工學院,摩根大通銀行,以及許多企業和學者都提出不同觀點和系統。特別在2022年2月後,許多機構都提出新型數字經濟思想,和傳統基於公鏈的Web3思想不一樣,放棄了純加密貨幣的思想,例如:

●美聯儲和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數字貨幣模型放棄了公鏈的思路❽ ,交易流程比傳統數字代幣和公鏈復雜的多;

●摩根大通銀行提出的新型元宇宙銀行內,沒有加密貨幣,在市場結構上也有重大改革,❾ ➓ ;

●2023年4月Meta公司宣布放棄NFT在其元宇宙系統內,而2022年5月微軟早已經退出NFT,認為NFT違反其遊戲系統的原則。微軟退出NFT的部分原因是2022年1月微軟遊戲系統內,一家NFT企業跑路,造成很大的困擾。

5.4. 幣圈同意需要監管PART 05

2022年海外幣圈重要基金出了一系列的報告,認為幣圈應該遵行法律監管,在2022年3月《負責任的數字資產》行政法令出臺後還在規避監管必定會產生困難,甚至可能會使整個幣圈崩盤。為了維護幣圈的市值,海外幣圈也支持監管。

5.5. 幣圈推薦每個國家建立自己的數字經濟製度和基礎設施PART 05

2022年幣圈基金推薦每個國家應當建立自己的製度與基礎設施,不能跟隨海外Web3的製度以及使用海外的基礎設施,而要建立自己的製度和基礎設施。

1. 海外數字資產也經過很大的演變, 從開始時的數字代幣一直演變到可以改變整個經濟體系:

交易媒介:數字代幣一開始是交易媒介,取代法幣在市場上交易;

2. 數字資金:數字代幣通過ICO變成數字資金,成為數字代幣網絡成為「數字銀行」;

3. 分布式金融:後來再演變成DEFI(分布式數字金融),可以貸款和抵押,從數字銀行擴展到數字金融;

4. 數字資產托管:後來NFT出現後,數字代幣就可以從事數字托管認證、數字藝術品銀行、數字品牌。數字代幣的概念從金融界擴展到非金融產業;

5. 數字機構管理:最後通過 DAO機製,數字代幣可以從事數字社區管理、數字公司治理,以及規範數字組織。從非金融產業擴展到公司組織治理,數字代幣深入社會底層。

演變過程中,所有的功能和流程都數字化,從貨幣開始一直走向了整個社會,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全面改革。這些改變大而無序,許多改變充滿了風險。例如第1步就改變世界跨境支付市場,數字代幣在地下經濟橫行霸道;第2步改變了現代融資方式,擾亂合規市場;第3步更加嚴重,產生極大的損失,Luna 事件就是一個案例。

5.6. 海外Web3缺乏準確定義PART 05

2022年6月,新加坡副總理在新加坡Web3大會演講時提到Web3還沒有完善的定義。在海外媒體上,還出現大量質疑或是反對的聲音。

但是到底什麽是Web3?Web3既然得到多國的重視,也有宏偉的計劃。但到底是什麽Web3?沒有確切的定義,很難發展。

2022年4月美國媒體CNBC上訪問海外Web3原始倡議者Gavin Wood⑪  ,他指出他沒有提出具體Web3定義,主要討論為何他提Web3的原因:反對互聯網平臺的壟斷,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對稱的世界。他強調Web3不需要數字代幣,數字代幣只是多選項的一種,數字代幣(以及他們相關的公鏈)不是唯一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

互聯網創始人Tim Berners-Lee對海外Web3的批評犀利,認為海外Web3根本就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上的應用),既然不是互聯網,不可能成為「第3代」互聯網。他指出麻省理工學院「Solid計劃」(solidproject.org)才是第3代互聯網項目。

比特幣跟以太坊當初設計的時候,並沒有計劃建立一個新的互聯網。在過去多年,沒有學者認為他們就是第3代互聯網。而 2021年美國國會突然把比特幣、以太坊和他們的衍生品包括DeFi、DAO當作是下一代互聯網,讓人驚訝。

5.7. 2022年幣圈暴雷改變多國國家政策PART 05

當美國國會接受海外Web3概念後,多國包括新加坡表示支持。但今天包括新加坡在內多國都在重新思考Web3的定義、科技、和產業布局。國家政策固然不能輕易有大改變,但是可以調整。2022年3月美國推出「負責任的數字資產」政策後,轉而重視「負責任」, 在2023年4月出臺對DeFi的風險分析。

新加坡也是一樣,2022年年初大力出臺支持政策,但是FTX事件新加坡是重災區。事件發生後,新加坡主權基金由於投資了FTX,在國會被追責。後來新加坡表示放棄成為數字代幣的世界樞紐,還認為數字代幣的市值以後可能會歸零,以後會關註在「負責任」上。

PART 06中華Web36.1. 中華Web3的定義PART 06

中華Web3和海外Web3不同,我們賦予一個新定義:

「Web3是支持合規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數字文化、保護隱私、可編程社會的新型互聯網。」

在現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安全隱私保護比速度和通訊更加重要,因此新定義不提速度而提隱私保護。中華Web3支持合規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例如數字人民幣和非金融的數字資產。

中華Web3需要建立自己的生態,不同與海外Web3的生態。這是百年來第一次有機會建立自己的互聯網協議,製度,和基層設施。有學者認為中國以來沒有自己的互聯網,中國所用的所有的互聯網協議幾乎都是國外製定的,或者在國外協議上改編的,沒有基於自己製定的協議的建立的基礎設施。中華Web3帶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機會。

6.2. 中華Web3的佈局PART 06

2023年2月27日國務院發布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的布局規劃》,這個文件提到兩大布局:1)數字技術基礎設施;2)管理體系的機製。

數字基礎設施不是海外Web3的基礎設施(例如發幣的公鏈),使用海外的公鏈來發展中華Web3將會是困難的。困難來自下面幾維度:

●法製法規:海外Web3的數字代幣和公鏈都已經明文規定禁止;

●基礎設施:現在海外Web3的基礎設施都是公鏈,而中國由於限製,沒有公鏈;

●國家主權:使用海外公鏈,會暴露所有數字經濟數據。在嘀嘀打車事件,交通數據都不能出海,何況金融交易數據;

●科技發展:海外Web3持續在公鏈上擴展開發新思想和應用,跟隨會影響到國內科技發展。今天美聯儲和摩根大通銀行都認為他們的系統屬於Web3的時代,但他們都沒有使用發幣的公鏈作為基礎設施,而是自己開發新系統、新架構、和新協議。所以說現在海外Web3的經常談的科技是舊技術,不是新科技。在新的基礎設施上,還需要新的管理體系。

數字技術基礎設施是物理性的,而管理體系的機製是行政性的,包含數字經濟、數字政務、數字文化、數字社會等。而且中國會加強組織領導,讓大家明白數字中國的意義,要健全群體機製保障資金投入,強化人才支持等。這是一個國內與國際的規劃,雖然名稱是「數字中國」。

數字經濟要求全中國所有產業都參與,包括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要領域,還融入了整個產業。產業需要數字化,數字需要產業化,資產需要數字化。,數字經濟是全中國所有產業都要產業數字化,產生的數據要產業化,產生的資產要數字化。數據的價值是在產業裏面所產生的數據,也就是說產業數字化後的數據才有價值。因為數據要變成一種資產才能交易,才能產生價值。

6.3. 非金融属性数字资产立法PART 06

2023年3月兩會全國人大會議中,馮帆律師聯合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對數字資產的立法建議」,也得到多位全國政協委員的支持。在推動非金融數字資產倡議書中,提出海外協議不適合中國的製度,只能發展自己的協議以及基礎設施。

非金融屬性的數字資產立法倡議書內遵行國家的建議,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數字資產NFR協議,將數字資產的權益寫在協議內,包括數字資產可以提供的服務,而數字資產的全部歷史都追蹤,包括創造、更新、交易、結束都記錄在區塊鏈上,也沒有使用公鏈。NFR的實際資產是在實體,不是在網絡上,所以NFR和NFT有很大差距,走完全相反的路線。NFT是純數字或純虛擬的數字資產,跟實體經濟沒有綁定;而NFR是融合物理資產的數字經濟的協議。

在2022年年底,海外幣圈請了很多律師討論如何將數字資產來綁定實體經濟。問題是現在的NFT協議的數據結構沒有結合實體經濟的機製,除非更新NFT協議,不然綁定有困難。由於NFT建立在以太坊或是其他類似的公鏈上,而他們的經濟模型就是所有資產都是在網絡上,既然實際資產在網絡上,很難和實體資產結合。他們的困難是在協議的結構上就出現問題,而協議是在2014年就定下來,沒有跟進最近世界的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字經濟計劃。

在2021年提出的NFR協議一開始就和權益綁定,可以綁定實體產業和數字經濟、包括數字文化(綁定數字經濟和文化)、數字商品(綁定數字經濟和商品)以及數字品牌(綁定數字經濟和品牌)。我們在2022年發布幾篇白皮書,就談到這些概念。

由於在協議上,經濟模型上,哲學思想上中華Web3和中國NFR跟海外Web3和NFT有巨大差別, NFR並不是中國版的NFT,NFR的經濟模式、流程、協議、體系與NFT是相反的。

2023年2月19日,總書記說要堅持把數字經濟著眼放在實體經濟上面,並且要堅持做中國數字經濟的底座。不能拿國外基礎設施當作中國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的底座是要自己建立的,並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中華Web3的發展原則是三個理論:1)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字社會」(Digital Society)理論;2)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字貨幣區域(Digital Currency Areas)理論;3)華爾街日報提出的三式記賬法理論。這三個理論支持中華Web3的數字經濟,其中數字社會理論認為可信互聯網會帶來的經濟大爆發。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百年難見的一種新型文藝復興,其中有數字文化、數字科技、數字資產、數字貨幣以及數字法律出現,這些在一個時代裏同時間出現,這是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事。

中國政府已經在不同時間不同階段多次提出數字文化、數字科技、數字資產、數字貨幣等。數字法律可能在幾年後也會出現。

6.4. 中華Web3的第一性原則:發展經濟PART 06

中華Web3的第一性原則是數字社會理論。這理論提出幾個重要的概念:

1)下一代互聯網需要有新的架構:互聯網的底層系統的要有數字身份證。底層是指網絡以及操作系統有數字身份證,現在的網絡以及現在的操作系統是沒有數字身份證的。當系統底層(例如互聯網或是操作系統)有數字身份證的時,整個互聯網體系就有大改革,作業方式不一樣。由於底層系統可以知道所有數據的屬性,例如是不是代表數字資產,以及有擁有著信息等,因此底層系統可以更好的控製數據和作業。客戶也可以直接控製數據,數據與應用相分離,這樣的新型系統架構支持可信交易。

2)可信互聯網帶來經濟爆發:系統可信,數字經濟就可以爆發,因為現在大量的工作都是在防偽上,在Web3時代的互聯網由於底層就知道數據屬性以及擁有者信息,可以大量的防偽的工作可以減少。使用互聯網來欺詐行為也困難的多。

數字社會理論直接影響到後來提出的新型互聯網(就是Web3)的架構,包括中國提出的互鏈網、美國提出的加密宇宙思想(Cryptocosm),瑞士提出來的Definity,Tim Berners-Lee提出的Solid項目⑫,都采納根據數字社會路線開發的。

筆者在2019年寫一篇文章《從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字社會通向區塊鏈中國之路》,介紹這個理論。

6.5. 中華Web3的特色PART 06

中華Web3的特色,與海外Web3是不同的路線。

第一, 在中華Web3中,數字資產不是實際資產,而是實際資產的數字憑證;

第二, 在中華Web3中,即使沒有網絡系統消失了,實際資產還是存在;

第三, 中華Web3和實體經濟是深度融合的;

第四, 中華提出一種新型的互聯網架構以及新協議;

第五, 中華Web3也有大量的應用。

海外Web3科技也有進步,特別是在2022年2月後,美聯儲與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新型CBDC路線,放棄數字代幣的路線,使用的結構與流程都和數字代幣不一樣。在2022年2月的美聯提供的白皮書內,他們沒有使用區塊鏈系統。但發布後,美聯儲立刻宣布他們已經在開發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只是區塊鏈技術屬於美國的保護範圍,不再公開系統設計。可見美國新型數字經濟路線已經出現,也不公開技術,也不再是傳統幣圈的做法。

我們也提出新型的區塊鏈架構,這種新型的區塊鏈架構可以支持新型的數字貨幣或是數字資產的路線。

PART 07結語:中國數字經濟燈塔計劃

中華Web3計劃亦稱之為「中國數字經濟燈塔計劃」。應該如何布局?如下思考供讀者參考:

1)中華Web3發展路線

應該從點到線,線到面, 面到地區的發展路線。並且要分成幾個大賽道。第一個賽道也是國家多次提出的數字文化。2022年國家出了兩篇重磅文件支持數字文化,在2022年2月數字中國文件中再次出現數字文化。除了數字文化外,還有數字商品和數字品牌。

2)數字機構與管理

比如建立行業領域Web3基礎設施。中國一個行業可能有幾個基礎設施,現在需要看是哪個機構建立基礎設施,新型電商與傳統電商不同,其交易方式,客戶的關系是不一樣的。此外,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能源等重點領域是大家可以考慮的。

3) 數字治理

整個數字治理現在處於原始狀態,我們可以做一些工作,比如,網絡化的數字治理、 STRISA數字治理、AI治理、數字治理等,我們還有底層系統,包括網絡的基礎設施路由器等,新的雲新的操作系統等。

4)國際合作

2022年,除了Luna事件和FTX事件外,NFT也大跌恐怕少人知道。根據NASDAQ數據,NFT交易量下跌96%,整個NFT產業幾乎清盤式下跌,市場態勢改變了。微軟在2022年5月退出NFT市場,Meta在2023年4月也不再支持NFT。今天NFT產業有風險,海外也開始尋求拯救的路線,包括支持中國提出的NFR。

世界變了,幣圈在2022年也公開表示每個國家定自己的製度定規則,開發自己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不要還只關註在海外Web3的數字代幣、NFT、DAO等的市場,這些產業在2022年跌得慘,現在是中華Web3出現的好時機。2022年幣圈的重大損失已經改變了美國和新加坡的國家政策,參與的機構也看到風向變了。

不只是我們有這種看法,摩根大通銀行也提出類似觀點。摩根大通銀行表示在 Web3時代,不需要加密貨幣,不需要以太幣、比特幣、或是其他數字代幣,他們計劃建立一個新的區塊鏈生態,而且是合規生態。

NFR是一個新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可以追蹤全球的數字資產。這樣一個的雲宇宙系統就可以有個新的交易系統,以一個新的追蹤系統,交易系統,以及數字管理系統,承載的數字經濟。由於NFR協議沒有使用加密貨幣,也不能洗錢,期待建立一個可信的國際生態。

中華Web3數字經濟體系,會超過海外Web3數字經濟體系。

第一,中國已經出臺了《數字中國建設布局規劃》,整個國家所有的產業都要加入數字經濟,變成數字中國了。在這麽多數字經濟領域裏面,中華藝術品產業現在估值是2萬億人民幣(疫情後)。假設2萬億中只有10%成為數字文化,那代表有2,000億的市值,根據國外交易數據,每月會產生4,000億的交易額,或者是每年4萬億的交易額,這是一個振奮的數字,一個巨大的經濟市場。除了數字文化藝術品,還有數字工業,數字農業、數字體育、數字金融、數字教育、數字能源等,另外文化產業還有其他的領域。

第二,中華Web3產業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根基,中華Web3.0產業振興計劃是數字經濟的燈塔計劃,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未來10-20年推進建設中華Web3.0的基礎設施,是繁榮中國經濟的戰略重點。

中華Web3.0的數字系統工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高度現代文明的顯著標誌。

1)他在過去已經提出一次Web3,但是沒有得到共識。這是他提出的第2個定義。

2)當時他使用加密宇宙思想(Cryptocosm),就是將區塊鏈思想放進互聯網內,就是後來大家在談的Web3。

3)https://www.kitco.com/news/2023-02-22/-CBDC-Anti-Surveillance-State-Act-introduced-in-an-effort-to-limit-the-Fed-s-authority-over-a-digital-dollar.html

4)表示數字美元必須經過第3方(例如商業銀行)來到居民賬戶,美聯儲無法觀察到用戶的隱私信息。

5)許多學者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學者認為CBDC是個很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由於CBDC流動性非常大,如果美聯儲立刻使用CBDC作為貨幣政策的工具,影響大,因此有風險。在沒有充分了解CBDC的特性前,禁止美聯儲使用CBDC作為貨幣政策的工具。

6)這次他們提的理由是2022年3月提的是「負責任」的數字資產,不是只是數字資產。只要被認定是「不負責任的數字資產」就有可能被世界各國圍剿。

7)https://home.treasury.gov/news/press-releases/jy0619

8)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and MIT Digital Currency Initiative, 「Project Hamilton Phase 1: A High-Performance Payment Processing System Designed for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Feb. 3 2022.

9)J.P. Morgan, 「Opportunities in the Metaverse: How business can explore the Metaverse and navigate the hype vs. reality」 Feb. 2022.

10)蔡維德,周道許,姜曉芳,「從摩根大通銀行白皮書三大戰略看未來元宇宙銀行發展三大趨勢」,環球財經,2022。

11)https://www.cnbc.com/2022/04/20/what-is-web3-gavin-wood-who-invented-the-word-gives-his-vision.html12)Solid計劃是麻省理工學院CSAIL實驗室開發的項目。

主        編 |  趙    萱

責任編輯  |  吳瓊靜 孟繁亭

執行編輯  |  劉雨婷 黃茜琳

《Web 3 時代的數字貨幣》

蔡維德 編著

香港地區請掃描下列QR CODE購買

往期精彩

後宮典範:母儀天下的馬皇后

聯合出版與工銀亞洲啟動系列公益文化活動全港首張「金融+文化」聯名卡即日發布

蔡元培:人格之發展,必有種子

以今日的眼睛,推想從前的精神

張愛玲與香港的半生緣

雍正的妃子便服什麼樣?

香港的中學生活 | 薄荷味的青春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前的兩次重要轉型

喚醒時光裏的驚艷 | 聯合出版集團「35年,35本最美的書」 全民票選

蔣廷黻:科學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寶

香港明年起將4月23日定為「香港全民閱讀日」

編輯手記 | 揭開錯幣的神秘面紗

4.23世界閱讀日書單 | 在這個春天回歸生活

聯合出版集團35周年系列慶祝活動昨日啟動

2022香港傑出運動員張家朗、何詩蓓、劉慕裳、朱文佳的成長故事!

本週五報名截止 | 全港小學生查字典大賽即將開始線上比拼!

教材套已釋出 | 古詩詞遇見中國地理常識大賽本月30號報名截止

“粵語歌”專家黃志華老師覺得「啱睇」的書是?照相館的故事:「照相人」是怎樣煉成的香港的中學生活 | 薄荷味的青春「錯」也可以很美:錯幣的收藏與價值2023「文史築跡‧玩創歷情」  VR創作比賽決賽與頒獎禮圓滿舉行古詩詞遇見中國地理常識大賽正式啟動!急症室的福爾摩斯:淺談香港空中醫療服務的歷史古典詩詞裏, 有中國人的「詩和遠方」首次在線比拼 | 全港小學生查字典大賽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陳可冀:考茶葉之用於醫療,範圍甚廣編輯手記 | 《全粵語三國演義》主創們有話說全國愛肝日 | 肝火旺?這些中草藥你應該了解點亮在看,支持香港出版商務出版物售賣點內地中商進口商城有贊店中华商务图书专营店 | https://zhswts.world.tmall.com又日新图书专营店 | https://yrxts.world.tmall.com/联合图书音像专营店 | https://lianhetsyx.tmall.com广州联合书店 | https://mall.jd.com/index-133203.html本来书店|深圳福田深业上城小镇T3030号香港

一本 My Book One  | www.mybookone.com.hk

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各大書店超閱網 | www.superbookcity.com台灣三民網路書店 | www.sanmin.com.tw博客來 | www.books.com.tw各大書店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