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做亚马逊,选品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真的是成也选品,败也选品,今天逗哥就选品这个话题,发表下个人的粗浅看法,希望对各位小伙伴在2021年的亚马逊发展规划可以助一臂之力。

关于选品,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选品对后期整个运营的重要性,逗哥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选品的重要性:
1、产品是整个运营的基础;
2、七分产品,三分运营;
3、优质的产品是维护账号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4、品质优良,利润空间大且市场容量大的产品是打造爆款的基础;
5、所有运营技能的竞争最终都回归到产品层面的竞争;

在认识了选品对后期运营的重要性之后,我们需要避开一些在选品上思维的坑,这里呢逗哥也总结了以下几点,感jio呢还是比较贴切的:
1、选品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掉进思维的陷阱;
2、选品过程中犹豫不决/长期不出手,美其名“数据不完善/追求完美”(懒?);
3、固执己见,不接受前人的经验(无知?);
4、选品中贪多、贪全,盲目追求独家和差异化,导致进展缓慢或者是毫无进展(贪?);

了解了以上两点后,对选品呢应该有了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逗哥对选品归纳的一些基本原则:
1、市场需求要量大,最好是刚需产品;
2、产品竞争程度要适中,避开红海类目;
3、产品利润率不能太低,最好在30%以上;
4、产品的客单价不宜太低;
5、确保产品没有侵权(品牌、包装、功能、外观等都不能侵权);
6、避开敏感货、产品方便运输、不易破损;

了解了选品的原则之后,就要开始选品了,这时应该算是正式进入选品的阶段,这时我们需要明确市场的需求,明确市场需求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明确市场现有的供应量(有多少人在卖);
二是明确市场需求量(有多少人会/将买);
这里逗哥就这两个方面分享简单的核查方法。
1. 明确市场现有供应量,以美国站为例,也就是现在在亚马逊美国站,有多少相关listing在卖,这样可以大致预估下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及需求情况,一般是以亚马逊前台搜索框内搜索出的数量为主进行判断。
在亚马逊前台输入“battery tester”,显示出的结果数量为2000,这只是一个大约的数据,因为A9的算法是关联匹配的,所以一般的精准数量会比这个数量要少一些。
另外,为了避免对关键词的判断不准确,可以选取搜索结果中的bestseller产品,借助一些工具的关键词反查功能,获取竞品listing的主要流量关键词,以便于更加精准的判断市场供应数量。

2. 明确市场需求量(有多少人会/将买)
A. 通过一些第三方工具查询核心关键词的月搜索量

B. 通过Google Trends等工具查询核心关键的趋势

确定了市场的基本信息后,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去设置一些参数做详细的市场调查报告,这个呢,逗哥也就自己平时是怎么去分析的,做了简单的归纳总结,现在也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基于以上的整体思路,逗哥下面分享下目前普遍在用的一些市场调查方法:
1、站内Best Sellers选品法(五个维度,多个类目);
2、成长型优质店铺复制法(刚需,少SKU,销量大,利润可观);
3、1688跨境专供选品法(供应链端倒推,销售端验证);
4、类目纵深挖掘法(专注一类,构筑护城河);
5、大卖家新品跟进法(关注多个大卖家,高频、深度跟进);
6、站内数据选品法;
7、SNS社媒选品法(你在脸书,油管以及INS上都干了啥?);
8、Review反馈后的产品升级倒推法(市场一线来的产品更新迭代信息)

最后,逗哥再分享下选品中的一些陷阱,都是经验之谈啊:
1. 盲目追求高质量(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高成本意味着没优势)
2. 盲目追求差异化(功能有区别—成本增加;独家私模—成本更高;数量差异化—成本更高;搭配差异化—成本更高;包装差异化—成本更高)
3. 盲目追求特新奇(看到后喜欢,但脑子里原本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就没有搜索,亚马逊没有“逛街”的概念)
4. 盲目追求偏冷门,竞争小(没有搜索结果,没有竞争,但是–没有搜索, 没有市场)
5. 盲目追求市场大(大卖把持,黑白通吃,竞争激烈,且没有发展的机会)

最后,今天逗哥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另外,如果哪位小伙伴需要这个PPT(PPT附有案例),DD逗哥哦!同时欢迎关注“DG逗哥”哦,同时欢迎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