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境电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便利。然而,在这片繁荣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走私犯罪。今天,我们将揭开跨境电商领域六种常见的走私犯罪情形,带你一探究竟。
一、刷单:伪造订单与支付信息
在跨境电商行业中,刷单行为屡见不鲜。一些企业利用跨境电商系统,通过拆分订单、虚构消费者、伪造订单和支付信息等手段,将本应通过一般贸易方式申报进口的货物以跨境电商方式走私进境。这种行为不仅偷逃税款,还可能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或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物品罪。
二、推单:代为推送订单信息
推单,即代为推单,是一种在跨境电商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业务形态。由于部分电子商务经营者未向海关备案或登记,无法实现与海关监管系统的对接,他们便寻找已与海关系统对接的平台,将自己的销售数据导入这些平台,由后者代为向海关推送订单和支付单信息。然而,这种操作在合法性上存在争议,可能导致低报价格、伪报品名等问题。
三、截单:退货商品的二次销售
截单,又称退货截单,主要发生在1210模式下。当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下单后选择退货退款时,部分电商为降低成本,选择将货款退回消费者,而将货物留在境内仓库。这种截留退货物的行为实质上是将低税率进口的商品进行二次销售,违反了相关政策规定。
四、低报价格:偷逃税款
在跨境电商系统中,部分企业通过低报商品价格、提供虚假订单和支付单证等手段,偷逃税款进行走私。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五、个人邮包进境走私:伪报贸易方式
个人邮包进境走私在跨境电商行业中较为常见。由于部分跨境电商平台未能实现与海关系统的对接,平台上销售的商品通过邮包方式进境时,可能被执法部门认定为伪报贸易方式偷逃税款构成走私。
六、利用水客或个人携带通关走私:直接的走私行为
利用水客或个人携带通关走私是一种直接且毫无争议的走私行为。无论是通过电商平台还是微信朋友圈形成的代购关系,只要涉及利用水客通关偷逃税款,都将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或其他相应罪名。
总结起来,跨境电商领域的走私犯罪情形多种多样,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主体。要有效打击这些走私行为,需要加强法规宣传和教育,提高相关企业和个人的守法意识;同时,加强海关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健康的跨境电商市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