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亚马逊、速卖通、eBay、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要求卖家上传欧代
当跨境电商巨头们纷纷要求“欧代上岗”,我们在焦虑什么?
“什么?卖个玩具还要欧代?我的天,这跨境电商的门槛是越来越高了!”老张,一位在速卖通上经营玩具店铺三年的老卖家,最近被平台的一纸通知搞得焦头烂额。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涌入欧美市场。面对欧盟日益严格的产品合规要求,不少卖家却犯了难。近期,Temu、亚马逊、速卖通、eBay、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巨头纷纷发布公告,要求卖家在规定时间内上传欧盟授权代表(简称“欧代”)信息,否则将暂停其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一时间,“欧代”成为了跨境电商圈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了不少卖家心头挥之不去的焦虑。
这股“欧代”风潮究竟因何而起?卖家们的焦虑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合规风暴来袭,跨境电商进入“深水区”
事实上,欧盟对于产品合规性的要求由来已久。无论是医疗器械、化妆品,还是玩具、个人防护装备,甚至是看似简单的无线电设备和燃气设备,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欧盟法规和标准。而“欧代”作为非欧盟制造商进入欧盟市场的“桥梁”,承担着产品合规、沟通协调、处理售后等重要职责。
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卖家对欧盟法规缺乏了解,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导致产品合规问题频发,引发了欧盟监管部门的重视。此次跨境电商巨头集体“亮剑”,正是欧盟加强监管力度的体现,也标志着跨境电商行业正式进入“深水区”。
“欧代”之困:成本、信任与未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欧代”要求,不少卖家陷入了两难境地。
首先是成本问题。寻找一家靠谱的欧代机构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中小卖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次是信任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卖家担心找到不靠谱的欧代机构,不仅无法真正解决产品合规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欧盟法规,“欧代”真的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吗?跨境电商的未来又在何方?
破局之道:合规经营,拥抱变化
面对“欧代”浪潮,焦虑和观望解决不了问题。对于中国卖家而言,唯有积极拥抱变化,主动提升自身合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加强对欧盟法规和标准的学习,深入了解产品合规要求,避免因为无知而触碰红线。
要谨慎选择欧代机构,可以通过查阅资质、了解口碑、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多方比较,选择真正专业可靠的合作伙伴。
更重要的是,要将合规经营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杜绝不合规产品的出现。
2023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的《通用产品安全条例》(GPSR),进一步加强了对在线销售产品的监管力度。例如,条例规定,在线平台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确保其平台上销售的产品符合欧盟安全标准。
合规将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标配”,也将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面对挑战,中国卖家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