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7 月 19th, 2025

在跨境电商圈,有人凭借深耕产品和优化运营获得成功,但也有人通过灰色手段一夜暴富。近年来,亚马逊平台上,“流氓律所”“恶意抢注”“域名敲诈”等手段层出不穷,卖家们被迫与这些不法之徒斗智斗勇,损失惨重。一些卖家甚至戏称,”在亚马逊上做生意简直如同在刀尖上行走”。

商标抢注现象频发,卖家苦不堪言

最近,亚马逊平台的商标抢注事件再次频繁出现。许多卖家反映,他们的商标被恶意抢注,紧随其后便是恶意投诉和高昂的勒索要求,最终不得不以高价赎回自己的商标。

商标抢注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据悉,一些专业团队专门针对亚马逊卖家进行恶意抢注并索赔,甚至有团队分享抢注资源。这种“截铺”行为让许多卖家在关键销售旺季前遭受重创。

一位卖家小A的店铺便在欧洲商标被抢注后惨遭下架。尽管她通过律师申请商标无效,但由于流程耗时,店铺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还有卖家因品牌分类注册不全而被同行抓住空子进行投诉。当他们的品牌延伸至其他类目时,因未及时进行品牌扩展注册,被抢注者投诉,面临产品下架和账号停用的风险。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抢注者甚至会留下联系方式,公开勒索高达10万美元的费用。这种明目张胆的抢钱行为,让卖家们叫苦连天。

域名敲诈,卖家雪上加霜

除商标抢注外,域名抢注也成为新的敲诈手段。不少卖家收到威胁邮件,内容通常为:“我们已注册**国际域名,若不在规定时间内购买域名,将通过独立站上架相同产品,并向亚马逊发起版权投诉。”这些邮件意图通过域名侵权投诉来勒索卖家。

许多卖家并未意识到注册域名的重要性,导致品牌被他人抢先注册并用于恶意敲诈。一个普通的域名价格通常只有几十到几百元,但敲诈者往往狮子大开口,动辄索要数千至数万不等的赎金。

今年以来,类似的恶意抢注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频发,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敲诈金额从几千英镑到数十万元不等。面对这些恶意行为,许多卖家无奈之下选择妥协,用高价赎回商标和域名,以尽快恢复店铺运营。

恶意勒索频发,卖家被迫高价“和解”

为了避免店铺长期停摆,许多卖家最终只能妥协支付赎金。一些卖家透露,他们曾花费数万到几十万不等的费用,向抢注者赎回自己的商标。比如,有卖家称,“为了买回英国商标,我花了3.5万人民币”;另一位卖家则支付了5800英镑来达成和解。

这种被迫的高价“和解”不仅让卖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他们对亚马逊平台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随着年终旺季的临近,卖家们亟需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卖家应对策略:如何防范商标抢注?

面对频发的商标抢注问题,卖家应采取多项措施保护自身权益,减少潜在的损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

联系亚马逊官方申诉:收到恶意投诉后,卖家应及时联系亚马逊官方,并提供相关证据进行申诉。亚马逊通常会优先考虑店铺上架链接的时间,若卖家链接上架时间早于抢注者域名注册时间,大概率可以通过申诉恢复店铺。

收集完整证据:卖家需保存完整的商标注册证书、销售记录、客户评价等证明材料,以证明自己是商标的合法拥有者。此外,收集抢注方的相关信息也十分重要,为后续维权做好准备。

提前注册商标和域名:为了避免被抢注,卖家应尽早注册商标和域名,尤其是在扩展新的市场时。比如,在亚马逊欧洲站销售产品时,建议同时注册英国商标、欧盟商标以及品牌相关域名。

咨询法律顾问:遇到高额勒索时,建议卖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法律维权途径。如果索赔金额较大,甚至可以报警处理。

建立预防机制:为了防患于未然,卖家应定期检查品牌和域名的注册情况,并针对每个市场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保护措施。

在跨境电商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卖家不仅要关注产品运营和市场拓展,还需要时刻防范恶意抢注等潜在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才能在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