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篇文章跟大家分别从人、财、产三个角度解析了做亚马逊的坑,
今天我们从“供”和“销”角度解析——看看你有犯过这些错误吗?
一、“供”——不把细节当回事,计划赶不上变化,勿以信任赌未来
供应链是可持续做好亚马逊的屯粮积草,却往往被很多卖家同学忽略了细节,所谓成也是它,败也是它。
总结下从供应链角度上很多企业经常遇到的十个教训:
①过于信任,账期口头协议,某一方变数,资金回笼不及时导致断供断给;
②采购与工厂或工厂与运营团队的沟通对接不到位,导致产品做错;
③工厂因人手不足导致对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把控不到位,品质及交货期出问题;
④公司采购品质部门体系不健全及入仓没做好全检,导致退货率过高;
⑤由于采购产品、供应链来源于公用市场渠道,导致产品同质化利润下滑;
⑥价格压得太死,工厂无利状态下,品质下降或被他人插单交货期不及时;
⑦对产品原材料及工厂生产现状不够清楚,导致规划不如变化交货延迟;
⑧供应商过于单一且无可替代工厂,缺少产品自主设计,导致被动供货;
⑨缺少定期对供应商的考核及判断,指定供应商出问题临时抱佛脚,导致产品不同质;
⑩公司没有做好供应链货源的保护防范,导致老员工绕开公司跟供应商合作或单干。
产品不等同供应链,作为卖家企业要管理好供应链,重心在于采购部和品质部的规范化体系打通,强化激励KPI考核制度。在商言商,协议规范双方,多家供应商同时或不定时合作,做好随时备用以防万一,知彼知己定期考核,重点供应商加强深度交流合作,诚信你我。
二、从“销”角度解析——极端运营手法,擦边球侥幸求生存,却秋后算账
从运营角度看,很多人都想做亚马逊,但更多的人是不敢做亚马逊。亚马逊是公认的跨境电商“高大上”平台,做亚马逊被认为是高风险投资,那么风险怎么来?
总结下从运营打法角度上很多企业经常遇到的十个风险教训:
①强行黑科技打法,挑战亚马逊技术底线,账号风险极大,账号销量越大心里越无底;
②粗放型运营,刷字当头,黑科技继后,不计后果,能用的手段都用上;
③操纵评论,早期FB测评群,前1-3年猖狂的机刷;跟卖发空包刷,都不在话下;
④滥用僵尸链接合并评论,想要多少上多少;
⑤滥用感谢卡返现催评论
⑥违规合并变体运营
⑦操纵关键词排名
⑧翻新listing
⑨无限量参加秒杀
⑩疯狂创货件
随着亚马逊平台规则越来越规范化和透明化,对任何卖家的违规行为严打一直是不手软的,严重的直接封店连钱都无法收回,轻则停售,升小红旗或邮件警告。
产品模式不管是广铺,精铺,还是精品模式,运营亚马逊的手法是多样化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贸易初创型中小卖家可以容忍小粗放,但要有个度,哪些可以碰哪些不能碰,需要自我评估,你的承受压力是否超越这个度。对于工厂型和品牌型卖家要眼光放长远,合规精细化运营。
我们鹰熊学苑一直倡导精品精细化运营打法体系,现在大家经历了上半年的封号大潮,也看透了各种不合规的“神操作”!
总之,“以产品为王,合规化运营”是亚马逊后时代的设计方案。
如果你也遇到过这些坑,如果希望寻求一套完善的亚马逊团队管理制度,合规的运营方案….配套工具包、管理体系、运营打法?

请一定要锁定我们鹰熊学苑,
下周一8月2日晚的直播间!
现在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回复【亚马逊】,获取直播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