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7 月 22nd, 2025

改造后的柴王弄小区。记者 朱新国摄

改造后的柴王弄小区。记者 朱新国摄

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

违法建设如同楼宇中的“牛皮癣”,不仅影响小区的整体环境,还将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昆山聚焦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探索小区违法建设治理新路径,结合城市更新、街巷美化、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发力、居民自治等措施,以先拆后立“小切口”撬动无违小区“大民生”。

今年,昆山又设定新目标:至少达标创建20个“无违小区”,这既是决心和巧劲的证明,也是对昆山“治癣”良方的考验。

一次前期沟通:

三方商讨力求细化方案

居民的停车问题怎么解决?顶楼屋顶漏水如何处理?底楼阳光房拆除面临高空抛物……2月12日下午,在昆山里厍社区居委会会议室里,住建、城管、社区三方在共同商讨里厍一村即将启动的拆违改造方案。

里厍一村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房屋墙体脱落、违法建设较多,被列入今年昆山市政府民生改造工程。记者在小区内看到,一楼住户的雨棚搭建随处可见,楼顶的阳光房远远望去参差不齐。昆山市住建局改造办工作人员顾佳介绍,改造办提前介入考察小区的整体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造方案,这次主要是跟社区商量一些改造细节,尽量将改造期间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里厍社区书记薛雯说,改造期间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小区居民的100多辆机动车如何停放,经多方接洽正在跟周边相关单位协调车辆暂时停放事宜。同时,薛雯与社区工作人员还马不停蹄与违建住户及时沟通,劝导其尽快拆除,以免影响小区改造进程。

“抓紧排摸违建户信息,对有拆违意愿的居民,及时签订委托书;遇到‘钉子户’也要及时告知,先做思想工作,做不通的也要启动强拆程序。”昆山高新区综合执法局亭林中队指导员马骑反复叮嘱社区工作人员。

多部门齐发力,聚焦民生实事。类似里厍一村这样的商讨,是拆违前必不可少的步骤。

记者在与里厍一村仅隔两条马路的柴王弄小区看到,门口的长廊由钢管与木条搭配,充满现代感和艺术气息,往里,一幢幢楼房立面粉刷一新,每个单元还增装了电梯。据介绍,改造是全方位的,包括立面、屋顶、雨污分流、内部道路、停车位、景观绿化、管线入地及宣传栏、路灯等配套附属设施,堪称一次“脱胎换骨”。

“这个拥有24年房龄的小区也曾违建丛生,改造前,我们专门开展大规模拆违行动,从而保证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昆山市城管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机动中队副中队长李延德说。

一个典型案例:

9个月小区“脱胎换骨”

自开展“无违小区”活动以来,昆山各区镇深入贯彻落实行动部署,循序渐进,坚持“防、控、拆”相结合,积极探索“红色支部”“综合执法+社区+物业”“谈一拆一改”三步工作法等治理模式,结合昆山争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按照“边整治、边创建,借创建、促整治”的工作思路,涌现出多处“无违小区”样板。

位于昆山高新区的天华佳园小区就是其中之一。经过排摸统计,该小区共有违法建设198处,部分违法建设因结构老化、骨架锈蚀,存在坍塌和火灾事故隐患。

拆违是一场“硬仗”,因为会触及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打“硬仗”就得有硬保障,昆山高新区成立由亭林办事处党工委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天华佳园违法建设清零行动支部”,通过整合支部资源,推动各方“契约化”共建,促进多方资源、阵地、服务和信息共享。同时,组建党员突击队,强化党员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表率意识。

从2019年3月开始,昆山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朝阳中队分队长杨国华便是小区“常客”,带领队员深入小区,“跑断腿、说破嘴”,整整持续9个月时间,终于在2019年底全部完成拆违,还给小区一个崭新的容颜。“我现在不敢轻易进入小区,已经成为大家的‘眼中钉’,一过来就会遭遇居民的‘围堵’。”杨国华笑着说。

记者在小区看到,小区内部道路一侧的物业用房“搬走”了、部分居民一楼的露天炉灶和雨篷拆除了、顶楼一排排阳光房不见踪迹了……按照物业用房、底楼车库、公共平台、楼顶天台的空间顺序,昆山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稳步推进小区198处、12570平方米的违法建设全部顺利拆除。拆违同时,昆山高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组建党员宣讲团,逐一上门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失信惩戒等方面内容,提升居民法制思想意识。

一堆解题妙招:

攻坚克难扛起拆违大旗

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昆山全市住宅类违法建设近142万平方米。据了解,要拆除这些违法建设还面对诸多困难。

存量违法建设历史问题多。住宅小区存量违法建筑大多历史成因复杂,年代久远,阳光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建设,群众抵触情绪强烈,拆除阻力大。同时,部分小区内违建部分存在出租情况,涉及群众经济利益,导致拆违工作推进缓慢。

新增违法建设存在“反弹回潮”现象。由于违法建设的复杂性、隐秘性,导致个别在建违法建设行为仍时有发生。日常巡查数字化利用程度低,人工和智能化手段不能有机结合,发现时效性差;物业服务企业管控责任落实不到位,未起到门岗查验“第一责任”。

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导致震慑效果不明显。根据实地走访调研,部分当事人对违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执法抵触,多不配合查处,文书难送达,仍存在“等、观、望”的心态。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李延德介绍,昆山一方面学习借鉴上海等周边城市小区阳光房治理经验,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打造一批攻坚型、管控型的无违示范小区。通过拆违腾空间,集中建设公共停车、充电区域、居民休憩场所等,推动住宅小区品质优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昆山还从细节处情感处着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十带头”作用,邀请已拆除违建党员加入宣讲团,向小区其他业主开展说法释理工作,不断发挥“熟人”效应;督促物业强化职能发挥,严守物业“门岗”责任;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将“违法建设不新增,存量违建自行拆除”等条款纳入公约范围,强化居民自治范畴;针对在企业上班租客群体,社区主动对接企业成立“灵硕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公共文明日”流动巡查,实现对小区违法建设“无缝隙、无盲区”的360°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