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查查,不像演的。”
《狂飙》玩出圈的一句梗,变成了真的。
剧里演毒贩“钟阿四”的演员含笑在现实中就是涉毒人员,多讽刺。
片方连夜删戏,含笑公开道歉,他解释当年因颈椎疼、不认识新型毒品所以误食,已改过自新。
知错能改难得,但互联网有记忆,含笑很快被质疑说谎。
2009年,警方在含笑家搜到摇头丸、冰毒,并非新型毒品。他承认是歌手谢东教他的,第一次吸了一口,三天没睡。后来妻子怀孕才停,但因为发专辑压力大又开始吸。
世上有一条路无论如何不能走,就是歧途,走错一步,步步错,想回头都难。
被拘留后的含笑消失在大众视野很快被忘记,谁曾想他以这种方式“回归”。
接着,网友发现含笑微博简介写着“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铁路文工团”,演过《破冰者》《罪途》《长安十二时辰》。
原来他改名韩朴俊早就在拍戏了,只是没被注意。
我认为含笑清楚吸毒对演艺事业带来的负面后果,不应隐瞒剧组,否则后果很麻烦,这是做人的道义。
剧组若不知情,会牵连更多人,若知情,那另当别论。
别用谎言掩饰一个谎言,只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
每一个吸毒者改过自新都应获得肯定,但不宜在演艺之路上继续“狂飙”,不该以公众人物的身份“收割”红利。
“一次吸毒 终身禁演”当为底线,“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当为共识。
这些年,涉毒明星多,不少人事后积极谋复出。
像柯震东,侥幸在台湾复出,还常主动提起吸毒被抓经历,回忆巅峰时有多厉害,倾诉沉寂时有多苦闷,与其说悔恨,更多是卖惨。被曝
还有歌手宋东野,吸毒有网友质疑干嘛非做艺人,可以做其他的,宋冬野开骂:去你妈的。后还在巡演,有次表演因举报被取消,他发文喊冤,自称受害者,说一切是贩毒者的错。
我挺喜欢宋冬野唱歌,唱过他的《董小姐》,也理解艺人创作过程中的苦闷,有时会用极端方式找灵感。
我认为一个人不应做错一件事,就被社会隔绝,失去工作机会,只能把他推向社会反面。
艺人的生命在舞台,无论犯了什么错,都想重新被大众接纳,回归舞台。
其实广电之前就规定吸毒艺人有3年禁演期。只不过后来又发新规,吸毒艺人和劣迹艺人一样,再无任何复出可能。哪怕3年禁演期已到,也不能再以艺人身份从事任何公开活动。
毕竟为吸毒花的钱,好多都变成了毒资买了子弹,打在了缉毒警的身上。
要记住,一个人的高光生涯很可能只有一次,就像缉毒民警的生命一样。
但在更加开放的网络平台上,有人将犯罪坐牢经历包装成励志故事,博眼球、蹭流量、做网红,直播卖货,这就把宽容当成了纵容。
有个叫黄贵的男人开通了“寻亲男孩今晚有没有哭”的账号,以被拐寻亲的悲惨身世受到关注。
据黄贵自述,他童年被拐,很早辍学混社会,做过些坏事。
除了发寻亲信息,讲悲惨遭遇,黄贵还更新努力工作的日常,一个可怜凄惨但坚强勇敢的人设立住了,账号涨粉16万,妈妈辈的中年女性把黄贵当自家孩子般。
当粉丝忙着帮黄贵找爸妈时,黄贵则忙着直播带货。
他的选品以厨房用具、护肤品、卫生巾等女性用品为主,契合女性粉丝需求.
但很快有人发现,黄贵说做过的坏事,竟是持刀强奸一名15岁女孩,被判五年五个月。
再回头细品黄贵自述,他把犯罪原因归咎于“酒”“不良朋友”和“悲惨身世”,把监狱比作“特殊大学”,把坐牢说成“青春的代价”。
一个强奸犯曾毁掉一个无辜女孩的一生,现在却展示一包卫生巾对女孩有多体贴和好用,如果他坦诚说出自己的故事,还能吸粉带货吗?
你猜是什么结果?
离谱的是,粉丝不仅“慷慨”原谅了强奸犯,还攻击受害女孩不洁身自好,更表示会买更多更贵商品支持他,黄贵的犯罪经历成了他引流又一大利器。
是不是很荒诞?
不少人也嗅到这个流量密码,网上突然有很多刑满释放博主都用浪子回头的方式吸粉。
例如,有个叫小胖墩的抖音博主杀人被判18年,提前4年释放。小胖墩描述他的罪行就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打架把人打销户了。
他每个短视频标题都带着“高墙十四年”、“服刑十四年”的关键词,紧密捆绑刑满释放标签,更新出狱后的生活:给妈妈买礼物、开烧烤店创业,展现孝顺家人、努力回归社会的积极姿态。粉丝夸他是大孝子,为他新学的烤串手艺点赞。
小胖墩吸粉8万,创业之余开直播带货。小胖墩用十四年换回自由新生,只是被杀死的那位受害者呢,就这么被遗忘了。
我不反对小胖墩直播带货赚钱,我觉得好的做法是努力改过自新,赚了钱,养家糊口之余,告诉网友,把赚到钱的,拿一点做公益,拿一点给伤害过的家庭,不一定能得到原谅,但有赎罪之心,这才是敞亮的做法。
而不是利用网友的猎奇心态和平台对差异化内容的偏爱,把罪恶当奖章,敲锣打鼓张扬,用洗心革面来包装,打励志幌子欺骗粉丝。
所谓的浪子回头,不过是贪图流量带来的钞票。无论是
含笑这样的劣迹艺人还是掀起“纯狱风”的网红,都有人为他们叫屈:他改了,难道让他永不翻身?
对于艺人,应有更高要求,吸毒零容忍,犯了以后,行业内规定多少年内不得从事台前的演艺工作,不需要一棍子打死,像编剧宁财神开公司、羽泉退居幕后做音乐,都可以。
对于普通人,犯了法,社会应给他工作机会,否则只会把一个人推向守法的反面,没人能剥夺他们重新做人的权利,改过自新应得到支持。
但不能纵容他们用博眼球的方式误导大众,这根本没看出他们对所作所为有任何悔过之心。
一个真正悔过的人,不一定愿意一遍遍晒出自己的伤疤。
为了“流量”没底线,也一定走不长。
《狂飙》之后,含笑做不了幕前了,而大量刑满释放博主也已经被封号。
就像网友说的:如果吸毒诈骗抢劫强奸都能成明星,歪风邪气成网红受人追捧,那默默无闻又恪守底线自尊自爱的我们简直活得像个笑话。
一个人要重视自己的个人品牌,就要和危险的行为拉开距离,否则一步错步步错。
而打造正确的个人品牌也简单:只要给别人创造价值,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