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3 月 17th, 2025

  河北日报客户端

  由作家贾兴安撰写的《古人的绝唱》(作家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用跨文体的非虚构文学书写方式,深入历史事件的细节末梢和人物的内心深处,以有情感有温度的叙述,还原历史中的重大节点,让人物、场景、氛围重现,引发人们对历史、对生活的深思。

  该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一种尝试和开拓,即以非虚构的文学形式系统地撰写历史人物。以文学的方式撰写历史人物,具有一定难度。因为有些历史人物早已被固化,怎么写才能让他们“活起来”?这对作家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思维是一种考验。

  该书在时间上跨越千年,帝王将相、义士谏臣都走进书里,在读者面前演绎着他们精彩的故事。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一个小地方——邢台市广宗县的沙丘平台遗址。“酒池肉林”的故事便源于此地。“秦始皇病逝沙丘”后,在这里又上演了一场旷世阴谋,成为大秦帝国灭亡的前奏。还是在这里,有一个“被饿死的国王”,即曾经以胡服骑射闻名天下的赵武灵王,他被儿子囚禁在沙丘宫,终因饥饿而亡。书中还讲述了张角、魏征、柴荣、郭守敬、王同春等人的故事。一个故事涉及一方山河,一个人物折射一段历史。对于历史,作者始终保持求是、尊重、敬畏的态度。

  《古人的绝唱》定位为“跨文体的非虚构文学”,是“感性的真实”。作者用充满魔力的文字,将冰冷的、僵硬的、格式化的真实转化为热烈的、柔软的、活生生的真实。作者擅长写长篇小说,散文也是他的拿手好戏,驾驭历史题材可谓得心应手。他知道人物哪儿应该详写、哪儿应该略写,故事在哪儿拐弯、在哪儿停歇。作者在细节描写上下足了功夫,这无疑是他写小说的惯性,或者是他为了实现“感性的真实”刻意而为。从细节里走出来的古人有声有色、有情有爱。原本在史册里、教科书中形象单薄的古人们“复活”了,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形象鲜活。

  细节描写固然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但如此书写不免引人质疑,既然非虚构作品坚持的是真实,作品里的细节都是真的吗?作品里的非虚构不是拓片、不是临摹、不是照相,真实不拒绝润色,对事件和人物的润色,不是无中生有,不是改头换面,而恰如女子的描眉画鬓,一番修饰后,她还是她,是更好看的她。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向读者展示那些典籍里没有的种种细枝末节。比如,赵武灵王被饿死的时候,肯定是很凄凉和悲怆的,作者这样描述:“这时,有鸟儿在树枝上跳跃着啁啾,枝杈上蓬乱的巢穴边缘,几只黄嘴雏鸟叫唤着嗷嗷待哺,一只大鸟衔啮一条虫子,正往雏鸟张开的大嘴里丢食。赵雍似乎是条件反射,突然觉得饿了,腹中立即像有一只斑鸠咕咕噜噜叫唤,使他毕生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是饥肠辘辘。”这是小说的语言,但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注重人物与景物描写的细节雕琢和情绪起伏变化的渲染,充分调动属于文学独有的艺术功能,使那个时代的人事有情感、有温度、有色彩,并且可信可靠、可感可触。

  “揭秘历史人物与事件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另类书写,探索万古流芳经典传奇背后的故事真相和人生博弈”,是对《古人的绝唱》较为准确的评价。有选择地以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和发生过的重大事件为基本素材,尝试跨文体的非虚构文学书写,遥望悠远时代的姿态和步履,盘点、梳理、挖掘、整合大量史籍资料,深入实地采风,收集广布于民间的口头传说,用新的切入视角重新打量、解读历史,让读者审视和探寻一幕幕传奇大戏如何铿锵上演,以及先辈们在那激情豪迈的岁月里,是怎样智慧、勇敢、有力地书写中国历史、推动社会文明进程的。对作者来讲,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写作体验。

  歌德说过,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古代杰出人物的品行,是塑造中国人文精神底蕴的力量源泉。那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得以在历史与文学相互交融的文字盛宴中重返过往,探寻和回溯至今仍沁入读者心扉的文化渊源,从而激发人们追寻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丁肃清)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群通天下
跨境人联网
U品出海
展会&沙龙
选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