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3 月 17th, 2025

  河北日报客户端

  自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以来,一代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铸就了塞罕坝从荒原变为林海的绿色奇迹。由作家张秀超和女儿隋明照共同撰写的《塞罕坝的孩子》(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以清新疏朗的文字描写了她们眼中的塞罕坝风物,写出了塞罕坝由荒原沙漠重回绿水青山的历史变迁,以及塞罕坝的孩子们在艰苦环境中淬炼成钢的成长过程,展现他们质朴善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写出了塞罕坝的沧桑巨变,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冲击力。塞罕坝位于河北北部,历史上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森林草原,宋辽时期有“千里松林”之称。清代开始在此举办木兰秋狝大典,直到清道光年间,塞罕坝一直是皇家的后花园。后来,随着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加之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当年的“山川秀美、林壑幽深”不复存在,退化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沙漠。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党和政府带领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着手修复遭到严重破坏的自然生态。1962年,国家决定在河北承德塞罕坝建立机械林场,369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拉开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的大幕。几十年来,几代塞罕坝人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一代接着一代干,终于把不毛之地变成绿色海洋。

  张秀超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塞罕坝,亲历了大风呼啸、黄沙遮天的满目荒凉,也见证了荒漠变绿洲的伟大奇迹。她与女儿隋明照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融汇在生动的故事和毛茸茸的细节里,为读者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文本,让他们在阅读中深刻感悟塞罕坝发生的沧桑巨变,真切感受塞罕坝人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精神。

  该书从儿童视角切入塞罕坝治沙造林的历史,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张秀超从小看着小树苗一点点长大,儿童视角叙事来自她与小树苗的共同成长,正因为这样,她在写作中才会“内心波涛涌动,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一下子涌来”。随着叙事的展开,作者仿佛又回到童年,带领读者一起探寻塞罕坝植树人的秘密、大山与荒原变绿的秘密。“我们看到了种树人”“荣军爷爷的桦皮箱”“神奇的龙龙友”“花儿家的苗苗床”“口琴哥哥失恋了”“胭脂姐姐的秘密”“狼的眼睛”等,每个标题后面都有一个小秘密,随着小秘密一个个被揭开,植树人的形象、治沙造林的历史便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儿童特有的好奇心以及旺盛的生命力,使艰苦的创业故事中洋溢着积极探索、乐观向上的精神。

  张秀超来自天高地阔的草原,拥有一颗博爱的心灵。她熟悉、热爱那里的动植物,和乡亲们一起给动植物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对待自己的同伴一样对待它们。张秀超和她的女儿把自己对自然万物的美好情愫贯穿在文字中,彰显出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让读者和她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司敬雪)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群通天下
跨境人联网
U品出海
展会&沙龙
选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