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
不同类型卖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和需求就不一样。
比如营收1亿左右精铺卖家,他会侧重供应管理,即管好供应商的交付问题。几千个SKU,没有自己的工厂和稳定供应商,产品的生产迭代常常受制于原材料、人工成本等,加之缺乏供应商考核体系,很难保证供应商按期保质交付。所以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这类卖家常陷于被动局面。
3亿以上的精品卖家,则更关注供应链的协同效率问题。因为“转”等于“赚”,交付快、高周转是优秀供应链的标准,是市场竞争的需求。如何拉通物流、现金流、信息流,实现供需之间的精准对接,成为低利润周期下卖家必须攻克的供应链课题。
供应链协同的理想状态,是这样的:

但在卖家的实际业务场景中,供应链的协同往往是这样的:

在海豚调研中,卖家反馈越多的痛点就是:
1)利益分配问题。公司越发展部门团队越多,遇到的协同挑战就越大,尤其是销售和供应链团队,常常彼此冲突、对立,而非协同;
2)内耗问题。供应链协同链条很长,内部需要拉通计划、采购、仓储、物流,还要对接销售、财务和外部的供应商,常常力不从心;3)协同机制问题。需求预测到底是销售还是计划主导?备货计划、采购下单是听销售还是计划的,如果双方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4)KPI考核问题。安全库存计算失误备货不足导致断货风险,紧急补货物流成本高涨成本谁来背?预测过于乐观备货过多形成呆滞库存是谁的责任?如何有效处理?……总之就是“一团乱麻”。协同难度可见一斑,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1、明确协同节点,全线拉通:部门协同-公司协同-产业协同

跨境卖家的供应链协同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1)部门协同:供应链内部计划、采购、仓储、物流间协同,拉通供应链计划与执行;
2)公司协同:供应链与企业与销售、市场、研发和财务间其他部门的协同,拉通产供销计划运营一体化;
3)产业协同:供应链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的协同:采购和供应商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