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车过麻城再晤李贽》作者:张再林。点击文末超链接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一章:作为“行为艺术家”的李贽
故东林党人的思想领袖顾宪成就李贽之死讥讽道:“李卓吾讲心学于白门,全以当下、自然指点后学……后至春明门外,被人论了,才去拿他,便手忙脚乱,没奈何却一刀自刎。此是弑身成仁否?此是舍生取义否?此是恁的‘自然’?恁的‘当下’?”
其实,“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加谬语)。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自杀的问题从未受到人们的轻议。以自尽这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思想伟人、文化名士亦不乏其人。在西方古代有苏格拉底的饮鸩而死,在中国古代有屈原的抱石沉江而死,他们的死不但没有招致非议,反而作为其生命中一种“经典之作”而使他们名垂千古,誉满人间。苏格拉底的死成就了他的以“练习死亡”来拯救灵魂的人生哲学,而屈原的死则为我们留下了年年祭祀他的龙舟泛江的中国“端午节”之盛典。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自尽而死,唯独李贽的自尽而死却非议不断,至今仍蒙不白之冤?显然,问题就出在李贽之死是否“死得其所”,李贽之死是否体现了其人生的不懈追求,其生命的一贯理念。
点击超链接,阅读全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