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 5 月 21st, 2025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最近是财报月,各大上市公司和巨头们都会陆陆续续公布自己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这也是我们去观察行业态势最好的机会。

因为不管怎么说,财报是最基础、也是大众能抹平信息差的第一手信息来源了。

我们去查询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特别是国外媒体像彭博社、华尔街日报、路透社都在谈论着两家中国企业。

一家是拼多多。

在前天的3月20日,拼多多公布了自己的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怎么去形容这份财报呢?

单纯用“亮眼”来形容都有点匮乏。

2023年第四季度,拼多多营收889亿,同比增长123%,净利润233亿,同比增长146%。

2023年全年,拼多多营收2476亿,同比增长90%;净利润600亿,同比增长90%。

如果把时间拉长,拼多多增长最差的一年,也达到了39%。

华尔街看了也得喊“阿门”,拼多多美股当日大涨12%,跟阿里并肩了。

另一家就是字节跳动(抖音集团)。

字节虽然没上市,但作为全球第一的独角兽企业,国内国外都很关注它。

根据预测,字节2023年营收差不多在1200亿美元左右,大概人民币8640亿,同比增长30%。

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老大哥腾讯。

好巧不巧的是,拼多多的“Temu”和字节的“Tik Tok”都在海外迎来了爆火,特别是在美国市场,这是支撑两家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因为他们都有继续保持增长的想象空间。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他们目前的处境,却有着天壤之别。

02

根据海外媒体的最新消息,TK在美国基本上迎来了无法回旋的境地,剥离法案被通过只剩下时间问题和操作问题。

摆在TK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卖掉,要么退出。

但从TK的举动包括CEO周受资的态度上来说,TK宁可退出美国市场,也绝不会出售TK。

有记者追问周受资,为什么你们不能卖掉TK呢?

周受资带着迷惑的眼光解释了TK什么都没做错。

事实上,不管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合规成本角度来说,TK都已经尽力了。

来自于现实的压力在于,中国商务部和科技部早在2020年,就把字节的核心算法技术,列入到了限制出口名单中。

而且,TK目前的海外营收,大概占据了字节总营收的20%,剩下的80%依然来自于国内市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中国不可能同意字节出售TK,哪怕只是美国市场的业务。

其实,在美国市场的合规上,TK这四年付出了非常高昂的成本。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为了消除美国政府的不信任,TK这四年来花费了超过2000万美元进行游说,也就是聘请一些美国政府前任雇员、特殊人士为自己奔走呼告,但效果一般。

TK还主动提出了“得州计划”,也就是单独建了一个数据安全公司,把TK美国市场的用户数据分割出来,这个公司的雇员必须是美国公民,董事会成员来自于美国政府指派,让他们去运营美国的TK。

同时,TK也把美国的数据库和算法代码,搬到了美国数据公司甲骨文的服务器上,让甲骨文负责审核和监管。

按照TikTok的估计,整个得州计划需要15亿美元,每年运营成本高达7亿-10亿美元。

但就是如此,美国政府还是不相信TK,我们统计了各种外媒的观点:

第一、TK会收集过量的用户数据,但佐治亚理工学院做了一个分析报告:“美国大多数社交媒体和手机软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第二、TK会监视用户数据,并且提供给某些部门。但不管在美国,还是欧盟,TK从来没有把用户数据存储在中国。

第三、TK可能会成为一种“洗脑”的意识形态工具,但美国数据公司董事会和甲骨文都表示,TK并没有实施与抖音相同的审查。

所以,一切的问题根源在于“理论风险”。

理论风险什么意思呢?

它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平常看起来无害,但如果在某个危险时刻,它就会是一个秘密武器。

美国封禁华为的理由,同样是基于这样的理论风险,其实说简单点,就是“双标”。

双标,是强者的权力,但你最好一次都别输。

当然,TK仍然留有一线生机,这个生机就是TK自己的用户。

因为即使剥离法案通过之后,还有180天的限期,TK再去上诉还能拖延这个时间。

那么在这段时间之内,特别是在今年的美国大选年,TK1.7亿的美国用户愿意展现自己的影响力,为了选票,TK至少在2024年是安全的。

所以,当对手用“理论风险”怀疑你,玩双标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有这样的“风险”。

03

跟TK的困境相比,拼多多的Temu在美国,那简直是用“如鱼得水”来形容。

我们拿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来看。

拼多多的商家想要去美国卖货,不需要做什么市场调研,不需要研究美国政策,不需要申请海外公司,不需要想什么运输报关,甚至都不用准备产品的营销广告。

只要你想卖,你的产品足够便宜,能通过Temu的报价标准,你直接就能在美国卖货。

Temu用“全托管”模式极大降低了跨境电商的门槛。

但TK在美国的电商,一开始只限定本土商家开店,商家负责人必须要提供美国公司的营业执照、护照、资金实力进行审查,对于非本土的跨境电商,TK也只是定向邀约,并且对品类有严格的限制。

所以,目前美国TK小店超过90%的商家,都是美国的本土商家。

为什么Temu能在美国风生水起,每月有1.52亿美国人使用它?

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Temu的超级广告投放。

在今年的超级碗活动上,一个标准的30秒广告成本是700万美元,Temu花了4200万美元一口气买了六个广告。

另外,在短视频直播营销上,Temu基本上买光了TK、YouTube、脸书这些社交渠道的流量进行推广,让各种网红进行背书。

根据Similar Web的数据显示,Temu在2023年的广告支出接近17亿美元。

第二、算法和数据带来的营销前置。

Temu同样依赖于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它会收集用户搜索、购买、点击次数最多的产品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判断最近的消费趋势,然后马上把这些数据提供给中国制造商。

重要的是免费提供。

像亚马逊是把这些数据和趋势卖给制造商,Temu是免费提供给制造商,并且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马上上架产品详情做测试。

也就是说,这个产品可能还不存在,还在少量生产试点当中,但详情页、图片已经上架去试探市场了。

如果大卖,Temu就会调集中国制造商,让他们立马进行大批量生产。

这就是算法和数据带来的营销前置。

当然,比较有意思的是,TK也收集数据,但一个是社交,一个是电商,两个人受到的待遇几乎是天壤之别。

当然,Temu也做出了自己的一点改变,他还承诺“自己的商家、供应商和其他第三方必须按时向员工和承包商支付工资,遵守当地所有适用的工资和工时法律”。

诶,这些就留给大家评论了。

第三、低价。

Temu之所以能够保持代差级的“低价”,除了背靠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品类基本上覆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并且由平台直接发给消费者,绕开了关税。

根据美国国会的报告,依靠“最低免税限额”(800美元以下)进入美国的商品中,有三分之一的包裹来自Temu。

再加上不遗余力的推广,Temu到现在都是亏损状态,这就像复刻了拼多多前期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一样,一切目的都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利润被放到了未来。

当然,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在美国加息的通胀面前,不管是政府还是老百姓,同样乐意接受来自中国各种各样的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在更靠近精神和话语权的社交平台上,他们可并不希望,有太多的声音出现。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Avatar photo

作者 UU 13723417500

友情提示:现在网络诈骗很多,做跨境电商小心被骗。此号发布内容皆为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无意冒犯,如有侵权请联系13723417500删除!

声明本文由该作者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发表回复

服务平台
跨境人脉通
选品平台
U选Market
展会&沙龙
群通天下